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文学与地域的深度“触电”
——浅评地域文化散文集《风华齐河》
  

□张玉华 于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初,身处时代蓬勃发展的火热氛围里,怀着炽热情怀的齐河文学爱好者们,在齐河县文联的倡议下,倾听着时代发展的怦然心跳,一篇篇讴歌家乡变化、探寻地方文化、蕴含历史喟叹、闪烁阳光雨露的佳作纷纷呈现,汇聚成《风华齐河》一书。这是一本文学深度“触电”地方发展的书,也是一本以文学视角了解齐河的书。
  文字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记录方式,始终担负着为时代赋能、为社会发展鼓与呼的重要使命。春风夏日秋月夜,唐诗宋词晋文章,文字作为一种文明密码一直以陶罐、竹简、木简、书籍等方式与时代休戚与共相伴相生。解永敏《黄河南坦的弯道风景》、朱长新《走马寨》、孙德奎《大清河是条文化河》、张玉华《北展区的新生》、张丽华《诗情画韵大清桥》、丁淑梅《戚官屯的新色彩》和《美如绸缎的齐河》、付其文《宜人清河》等,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齐河日新月异的变化。
  齐河拥有瞻望岱岳、揽抱黄河、俯瞰华北大平原的独特地理优势,也赋予齐河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华锋《“上风上水上齐河”之我见》、解永敏《黄河文化的家族密码》、赵方新《向上的力量》、张玉华《晴空万里排云上》《治河名臣的齐河记忆》、石勇《“齐”说“黄河粮仓”》、沈仁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等文章从各个角度诠释了齐河人对黄河的朝圣之情,而“上风上水上齐河”这张文旅名片也在文人们的诠释与描绘下闪烁着愈加夺目的光芒。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与源头。文章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三国时期的曹丕非常看重文学的价值,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重要观点。记录时代的发展进步,摭拾社会生活的玉屑珠贝,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金矿,而奋力发展中的齐河也为作家们用如椽之笔记录时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与精神食粮。对于齐河文史有深入研究的姜仲华以《陈师道夜宿齐河》《王祝晨发起全国地方志编修工作》等系列作品成为这一方面的翘楚。朱长新《老城寻踪》《夕照晏婴祠》等也是这方面的精品力作。很多知名作家来到齐河,也留下了他们的精品。高建国《湿地上的博物馆群》、许晨《大义之城》、王筱喻《山东黄河第一湾》、红孩《记住,一定要给女孩戴上花环》、雨桦《寻找精神的高地》等作品都是著名作家们从全国的视角看齐河的上乘之作。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而中国式现代化齐河实践的进程也正验证着这一点。齐河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留下了诸多文字和记忆。继《行吟齐河》《历史名人与齐河》之后,齐河文联推出的这本《风华齐河》,会给您不一样的文化视角,帮助您进一步了解齐河、走近齐河、爱上齐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学与地域的深度“触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