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夏津县教体局构建“一体三维”劳动教育体系——
以“劳”立德育人才

学生走进齐鲁棉花博物馆研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馒头


  

□本报记者 李艺 本报通讯员 泮冬冬
  “扎染工艺从扎结到染色都极富创造性,扎染扎结的花,染出后会有不同的花出现,每个作品都充满独特性和艺术美。”6月7日,在夏津县“双减”三年成果展暨第二届“小椹娃”艺术节上,第七中学学生以“故道印象”为主题,将“桑”“棉”元素进行纹样提炼再设计,制作出一件件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夏津县教体局坚持把劳动教育作为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重要抓手,实施劳动教育进课堂,劳动教育延伸至校外、家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一体三维”劳动教育体系。该县2所学校被评为“德州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3项劳动教育课程获省级优秀案例,1项劳动教育课题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学校主导
构建“爱劳动·向未来”课程体系
  3月16日,夏津县田庄乡中心小学烹饪与营养特色社团的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山东特色面食馒头。从和面的技巧到揉面的手法,从造型的美观到美味的关键,教师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
  夏津县结合区域资源文化优势,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爱劳动·向未来”课程体系,开发了“校园绿植认领”“义务花圃工”“菜园小管家”等22个劳动项目,实现“课堂劳动认知、校园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实战、生产劳动体验、社会劳动参与”联动。围绕“双减”要求,各学校将劳动教育嵌入课后服务模块,制定值日制度,增设餐厅、宿舍、图书馆、体育馆等体验型岗位,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劳动实践类活动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开展跨学科教研,组织“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制定出台《课程融合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中合理渗透劳动教育内容。
  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各学校、学区还规划设置可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劳动教育基地,开辟劳动教育实践第二课堂,根据四季时令,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目前,该县已有30余所学校打造了校内特色劳动实践基地。“红薯种植时需要先开沟刨坑,再栽入红薯苗,浇水滋润,最后覆土定苗。”5月20日上午,夏津县宋楼镇学区综合实践基地教师向宋楼镇中心小学南校六年级二班学生们讲解种植红薯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在实践基地脚踩土地、细嗅芬芳,在干农活、学农艺等劳动过程中,体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真谛。
家校合作
开展清单式家务劳动
  折叶、放枣、填米、成形、缠线……6月10日,夏津县胜利希望小学学生韩禄炜在家长指导下包出清香四溢的粽子。端午节期间,该校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特色家务劳动作业来丰富节日体验。
  夏津县构建“衣、食、住、行、管”家务劳动作业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委会联合研制了家务劳动清单,设计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三个劳动任务群,不同年级根据家务劳动清单布置不同的家务劳动项目。在学校,班主任召开家务劳动主题动员班会;在家中,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家务劳动作业并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同步完成对家务劳动的评价;返校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劳动过程反思和成果展示。依托传统节日,制定以家务劳动为主、与主题班会结合的劳动教育清单,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开展家务劳动的同时,深入了解节日内涵,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推动劳动教育科学、有效地开展。
依托基地
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5月17日,宋楼镇中学组织师生开展主题为“传统棉花,现代环保”的研学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棉花从田间地头到成为温暖棉被的完整过程,更感受到了每一道工序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辛勤付出,对家乡的传统纺织文化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该校八年级三班学生王佳琪说。
  为营造劳动教育全方位育人氛围,夏津县搭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将校内劳动理论学习与校外劳动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充分满足学生对劳动实践与体验的个性化需求。依托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夏津革命烈士纪念馆、夏津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等研学活动基地,各学校、学区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社会活动,在实践研学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依托夏津老年公寓、夏津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夏津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等开展服务性劳动。邀请社区、企事业单位代表参与制定科学的学校劳动计划,协同开展好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劳”立德育人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