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追赶丰收

李金照指挥收割机作业。


检修收割机。


收割机卸粮。  崔昕 摄


  

口述 李金照 整理 本报记者 芦瑞瑞 本报通讯员 孟庆洲 张梓琪
  夏粮丰全年稳。伴随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区作业成为丰收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麦客就像候鸟一样,从南至北,收割丰收的喜悦。乐陵机手李金照就是其中一员,他走南闯北10多年,尝尽酸甜苦辣。
  5月20日,李金照通过卡车把5辆收割机和10名机手运送至河南,先后在南阳、周口、菏泽开展跨区麦收作业,6月4日返回家乡乐陵。
  田畴尽染,麦穗飘香。6月5日,正值芒种,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麦田里农机轰鸣,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唱”响丰收乐章。
1 成为机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我叫李金照,今年39岁,乐陵市郑店镇北街村人。2001年,父亲意外查出患有淋巴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留下一台背负式联合收割机,还有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外债。
  那一年,16岁的我一夜长大。当时正赶上麦收,周围十里八村只有我家有收割机,乡亲们等着收麦子,急得团团转。我一想,豁出去了,边干边学吧!上车调试一番,就下地干活了。母亲测量麦田,我开车收割,机手生涯就此开启。
  头一天干活,自豪和兴奋远远大于紧张。没想到,收割机当晚就出现了严重故障,拖到修理厂后,修了大半天。接下来的日子里,修车成为家常便饭。有一块麦地西高东低,因为操作不慎,收割机翻了个底朝天。我虽没有受伤,车却“伤筋动骨”,整整修了一天一夜。那时修车,师傅手一指,大致一说,得自己动手修。开始摸不着头绪,修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上手了。
  2003年,我和同村初中同学廉玉玲结婚了。她看中我豪爽能吃苦,我喜欢她开朗能干。她不顾家人反对,没要一分彩礼,带着打工积攒的1.5万元嫁给了我。我们花了1.4万元换了一台二手的自走式收割机。
  我继续开收割机,妻子接替母亲,负责联系农户、测量麦地、记账收费,她的笔记本上总是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事项,母子组合变成了夫妻档。下地收割前,她先用测量仪测量地块面积,然后检查是否有障碍物。没有手机、对讲设备,她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我就明白哪里需要绕行,哪里需要注意,这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小麦收获期短,从成熟到收割,不到一周。麦收,抢的就是时间!麦收时节,几乎每天清晨四五点就要出门,半夜才能回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一连忙了7天7夜,基本没合眼。当时,车上没有空调,温度最高能达到50多摄氏度。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最难熬,短短几个小时,经常喝掉30多瓶矿泉水。为了节省时间,甚至需要穿着尿不湿干活。
  夏天收小麦,秋天收玉米。在追赶丰收的脚步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006年到2009年,我先后买了4台全新的收割机,还在村里盖了两处新房,买了辆汽车。
2 跨区作业,征途是金色麦田
  购置了收割机,雇了司机,怎样才能尽快收回成本?自5月中旬起,小麦由南向北渐次成熟,不妨利用时间差,跨区域作业。
  2010年,我先坐大巴到河南考察,找到当地种粮大户洽谈,价格谈拢后,办了证,开始跨区作业。每年5月20日前后出门,6月5日之前返乡。第一年去了商丘,结束后时间充裕,又去了菏泽,2台收割机10天一共挣了1万多元。后来,线路逐渐调整为南阳、周口、菏泽,前后半个月,能挣2万多元。
  去年麦收,河南出现十年一遇的“烂场雨”天气,很多路过河南的收割机不愿停留。当时我随运送收割机的拖车到达收费站时,阴雨绵绵,我没有改变路线,下了高速朝南阳新野而去。
  到达新野后,雨一连下了7天,虽然着急上火,但也只能在旅馆干等。雨过天晴后,因为收割机相对较少,我们的作业量反而增加了。人休车不休,4名机手轮班,干了3天3夜。准备离开的时候,收割机厂家号召支援驻马店市遂平县。我们马不停蹄赶到遂平,又连续奋战4天。当地政府为每位机手每天提供100元补助,还包食宿。今年再去河南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很多农户在高速路口迎接我们。
  奔波在外,有时没有固定住所,我们在车上备着帐篷,忙起来就吃睡在地头,一连十几天无法洗澡也很正常;有时为了抢收,有的农户把收割机团团包围,打乱我们的收割顺序;有时农户不认可测量面积,跟我们发生矛盾,需要反复沟通才能达成一致……
  跨区作业有苦也有甜。有一年,晚上11点多收完麦子,收割机轮胎没气了,附近有一家修理厂的灯还亮着,补胎师傅很细心,补好之后,还在内外胎之间多垫了一层胶皮,只收了100元修车费。
  每年麦收时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各地高速路口设有服务站;一些种粮大户因为我们技术好、线路直、留茬低,早早预定来年设备;到饭点的时候,总有人给我们送来面包、火腿肠等食物。
  回到乐陵后,还要接茬忙上半个月。总体算下来,一台收割机麦收季可收割1600至1800亩,净赚2万多元。
  随着收割规模不断扩大,去年3月,我们注册成立了文浩农机服务站,购置了14台全新设备——5台小麦收割机、7台玉米收割机、2台犁地机,实现了耕种收一体化管理。
  我从一名机手变成“总指挥”,派送任务、提供后勤保障……每天对讲机不离手,电话多达几百个,从早忙到晚,常常累得说不出话来。但我乐享其中,奔忙在田野上,收获的是希望。我会继续踏踏实实前行,把服务站做大做强。
3 农闲不闲,瞅准时机发展副业
  农闲时,我们也从不闲着,寻找各种挣钱的门路。
  2005年8月,我和妻子从天津收棉花,运到德州卖给加工厂。妻子负责对接厂商、谈价格,我负责开车运送事宜。我们骑着三轮农用车,一个来回需要7个半小时,行情好时,一天打两个来回,最多能挣1万元。
  秋收时,我不能再和妻子一起去天津。她当时已经怀孕了,我不放心,劝她在家休息。可她不同意,说忙习惯了,在家待不住,坚持独自往返买卖棉花。有一回,钱包还被人抢走,她也没有放弃。到年底,一共挣了20多万元。儿子出生了,家里的外债也全部还清了,还买了一辆摩托车,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4年后,棉花市场行情下跌,我们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馒头房,雇了十多名工人。馒头做得好,很受大家欢迎,每天忙忙碌碌。逢年过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2011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妻子因为过度疲劳,手被压面机夹伤,送进医院后,左手小拇指截肢,她没掉一滴眼泪,没有半句怨言。
  我家附近有一所学校,很多孩子中午没有去处,2018年,我们开办了智慧园托管中心,提供午餐和午休,目前已经有60多名学生;2022年,我找了一个合伙人,在天津包了4000亩地种粮食,不料赶上夏涝,赔了些钱,做生意有赔有赚,这行不行再干别的。
  在我记忆中,这些年,生活节奏一直很快。一有商机,我们瞅准了就干。总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虽然遇到过一些波折,但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再多付出都值得。
  前路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我始终坚信,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追赶丰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