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采用新设备,运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德州纺织服装业——
向“新”提“质”迈向高端

数字化改造提升了纺织企业质效


山东齐鲁棉花博物馆一角


  

□本报记者 唐晓颖
  当纺织服装业遇上新质生产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德州,一场变革持续进行中: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积极采用新设备、运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转型升级中赢得市场,推动了产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发展。
  统计显示,全市已形成产能达600万纱锭的全国最大差别化新型纤维纺纱产业集群,约占山东省产能的五分之一,功能性纱线12个系列6000余个品种;纺织服装产业涵盖了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纺织机械、产业用纺织品等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11家,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
数字赋能注入智造新动力
  提到纺织生产车间,你的脑海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轰鸣的机器,飞转的线轴,工人们在一排排机器间来回穿梭、换锭接线。在位于德城区的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却是另外的景象:21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整洁有序,清花机、梳棉机、并条机等机器高速运转,10名工人骑着小型电动车巡视机器。
  场景的变化、人员的减少源于企业实施的数字化改造。2022年,企业新上智能化高性能纤维一期项目,引进世界先进纺织设备,建成智能化工厂,实现了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一期项目建成后,公司产量提高了50%,用工减少了30%。我们正全力建设智能化‘黑灯’工厂,继续提升生产质效。”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文俊介绍。
  3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现场,新时兴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牟永振打开手机上的数字终端设备,向客商展示远在夏津县的车间生产情况:几百台精纺机器飞快运转,赶制来自各地的订单,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流程。
  3万锭的纺纱车间在相同产品和原料情况下,使用先进与落后生产力,一个月生产成本相差多少?“40万元!这就是我们把企业20%的利润用来开发新工艺和升级设备的重要原因。”牟永振回答道。
  “40万元”的数据并非新时兴一家企业核算出来的,而是夏津县调研了全县百余家纺织企业得出的结果。夏津县推进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应用力度,提升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全县纺织企业设备自动化率达75%以上,用工下降到每万锭30人以内,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
  “数字时代奔涌而至,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德州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如是说。
  我市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工程,推进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近3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6个,总投资超50亿元,更新先进设备3000余台,占比超过50%,关键设备更新率达40%以上。成立了全市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联盟,26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9家企业通过DCMM二级认证,陵城区纺织工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创新驱动塑强竞争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连续几天的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热情。元济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德城区30年来,坚持创新不停步。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多规格多档次的牛仔布,每年有近3000万码的产品直供全国,成为李维斯、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做好牛仔布需要长期的技术和工艺积累,我们秉持工匠精神,传承创新中铸就品牌。”公司总经理刘义说。
  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他们将技术创新作为打造品牌、实现赶超的关键一招,利用多年研发出的无网棉胎技术做成的棉花被,可多次水洗不变形,突破了棉花被不能水洗的瓶颈。2021年该公司与安徽财经大学、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合作,着手制定无网棉胎行业标准。历经3年的努力,该标准于今年3月1日施行,成为全国无网棉胎生产加工领域首个行业标准。“我们从行业标准的执行者变为制定者,凭借的是持之以恒科技创新。”公司董事长贺杰坦言。
  企业创新需要阳光雨露,我市厚植发展沃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建设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全省唯一的新型纱线及面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进国际先进检测设备80余台,建成5000纱锭中试基地。联合东华大学等6家国内纺织行业重点高校和50家纺织企业成立发展联盟,成立院士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开展海藻纤维纱线产品等新型纱线及面料研发。
  突破制约瓶颈。联合青岛大学成立山东省植物染工业化生产研究院,协同攻关可降解印染技术。联合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省纺织服装协会开展印染产业园建设可行性调研,积极争取印染项目纳入全省规划布局,补齐“纤、纱、布、染、衣”完整产业链条。
  注重人才培养。发挥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科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优势,深化与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等智库平台对接交流。推动骨干企业建立30余个校企实训基地,近5年为社会培养纺织服装学科本科以上毕业生6000余名。
靶向招商打造区域发展新地标
  透薄的衣服、绵软的床品、亲肤的面膜……在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以莱赛尔纤维为原料制成系列产品展示着这款新材料的特殊性:兼具粘胶纤维的强度、棉花的透气舒适以及丝绸的光滑。
  “莱赛尔纤维是高端纺织市场的新宠,我们采用国际领先溶剂纺织法生产工艺,生产出的莱赛尔纤维可广泛应用于无纺布生产、特种防护服、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作为阿迪达斯、耐克等知名品牌重要供应商,去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4亿元。”公司董事长王培荣介绍。
  在夏津县工信局指导下,2020年鸿泰鼎上马了年产10万吨莱赛尔新材料项目。2021年建成国际先进的Lyocell干法单线生产线,年产能达5万吨,预计今年9月第二条生产线将投入使用,届时年产能可达10万吨。“莱赛尔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发展层级,还延伸了全县纺织产业链条,夏津仁和纺织、恒发纺织等企业都在使用鸿泰鼎生产的莱赛尔纤维,促进了区域内产品向功能性、差别化方向发展。”夏津县工信局局长马秀敏表示。
  瞄准新型纱线和功能面料,我市全力打造“中国绿色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莱赛尔纤维为着力点,不断延伸产业链。2023年全市莱赛尔纤维产能达6万吨,位列全国第3位,占全国总产能十分之一。结合工程基建、生态环保领域市场需求,引导晶创新材料等企业布局国际领先的超宽幅6.5米聚丙烯长丝土工布生产线,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实现规模化应用。
  德州蓝天纺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涤棉混纺气流纺纱线,是陵城区为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专门引入的企业。落户陵城区后,蓝天纺织凭借自主创新迅速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去年他们追加投资,建设5万吨高端针织面料纱线生产项目。陵城区不仅抽调精干力量设立服务专班,还在项目手续办理、资金争取、重点项目申报等方面全程靠上服务,为项目加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环锭纺车间设备正在调试中,预计6月初试生产。
  我市把纺织服装产业确定为全市12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编制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图谱,常态化赴京津冀、江浙沪地区靶向招商、驻点招商。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以纯棉纺为主的华芳集团夏津公司、以差别化纱线为主的仁和纺织、以莱赛尔新材料为主的鸿泰鼎等头部企业,2023年招引产业项目10个,到位资金7.3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在建产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1.51亿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向“新”提“质”迈向高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