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抓好“水网+”做活水文章
——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学
  

□本报记者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李耐振
  “实现‘两河牵手’,水利必须先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水网+’的部署要求,水利部门以潘庄引黄干渠、马颊河、头屯干渠、沙杨河为载体,谋划建设‘四位一体’综合廊道,沿着水网建路网、林网、发展网,为‘两河牵手’夯基垒台、蓄势赋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学介绍。
  水资源保障廊道。推进“两河牵手”,最基础的是要实现水路畅通。保障水路畅通,就必须对淤积的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进行清淤、疏浚。2022年以来,全市共投资2.5亿元,将线路上马颊河(尚庙闸—李家桥闸段)20.8公里河道全部清淤扩挖,河道平均宽度由100米提升至150米至170米,通过“切滩扩槽、依河建库、河库一体”,增加河道蓄水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1座小型水库;投资4000万元完成头屯干渠、沙杨河清淤工程,实现了“两河牵手”130余公里水道全线贯通。
  防洪除涝廊道。“两河牵手”线路贯穿我市漳卫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黄河5大干流,汛期与巴公河、赵牛新河、洪沟河等20多条支流联合调度,是保障全市行洪安全的重要通道。通过河道疏浚扩挖,使头屯干渠、沙杨河恢复原设计行洪能力,马颊河防洪能力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水陆畅行廊道。河道堤顶道路是水利部门防汛抢险和周边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富路。按照“6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带+ 3米自行车道”的标准,水利部门投资8000万元,建成马颊河(尚庙闸—李家桥闸段)、沙杨河高标准滨河道路,与城区减河,岔河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道相互连通,方便群众出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服务特色体育名城建设。
  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滨河道路的同时,在道路中央及两侧种植1万余株楸树、海棠花、卫矛球等绿化树木,绿化美化沿线景点,打造一条会“呼吸”的河道。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建设马颊河小王庄桥和沙杨河桥,串联潘庄渠首、武庄渡槽、四女寺水利枢纽等7处水文化景观节点,将130余公里水道打造成为滨水自驾目的地、市民休闲旅游观光带。
  “在精心打造‘两河牵手’综合发展廊道的基础上,下一步,水利部门将做好三大工程,进一步释放‘两河牵手’综合效益。”李守学表示。一是水路林网工程。扩挖沙杨河、头屯干渠,新建线路上马颊河左岸堤顶路,联合自然资源部门配套建设生态林网,实现马颊河两岸道路贯通、林网贯通。二是现代化灌区工程。畅通“干支斗农毛”渠系,建设数字孪生灌区,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服务保障“吨半粮”产能建设。三是水文旅融合工程。挖掘德州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三大水文化”底蕴,建设水利博物馆、水利文化馆,串联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禹城大禹文化博览园、德城运河城市会客厅,把“两河牵手”打造成为水文化传承带、文旅产业隆起带、百姓受益风景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抓好“水网+”做活水文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