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
一部手机“管起”70万亩农田


  本报讯(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雅婷瑞 康刘琳)种地不就是播种施肥打药,最后再收获吗?如果你还是这种印象,就落伍了。3月29日,在宁津县保店镇刘仙村的麦田里,52岁的村民刘书祥通过手机登录“宁津云农服”微信小程序,进入圈地巡田界面,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科学配方施肥的方案就出来了:每亩40公斤复合肥,氮肥占比31%、钾肥占比5%。
  在宁津县的沃土上,传统种田的面貌,正在被大数据重塑。
  2022年,宁津县在全市率先建设覆盖全县所有农田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其中,“天”即卫星遥感数据采集,主要以作物为对象,利用光谱特性,对农作物进行长势、品质、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测;“空”即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快速获取大面积的作物长势信息,能够进行苗情分类;“地”即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通过地面监测站远程实时监测全县所有田间土壤墒情、虫情、病情、灾情及作物生长指数等各类数据。
  对于智慧种田,“老把式”刘书祥一 开始并不服气:“种个地,哪有那么多讲究,打药施肥咱手拿把掐,有摆弄手机那工夫,俺活都干上了。”
  “种地得相信科学,缺啥就补啥,能帮我们精打细算,效果还特别好。”25岁的保店镇农技人员张文韬努力解释。
  一个是种田“老把式”,一个是年轻的农技人员。该听谁的,让数据说话。
  这是一笔科学账。
  按照平台提供的数据,通过对弱苗地块多施肥来促转壮苗,去年,村民刘金翠家的60亩地小麦,每亩产量比原来增加了50多公斤。
  这也是一笔经济账。
  以前凭个人经验使用化肥,60亩地花费7800元左右,现在按照大数据平台给出的配方施肥方案,能省下近1000元。
  “用智慧平台测算出来的数据种地,还真行。”看着乡亲们的种地成果,刘书祥感叹,“不能光凭老一套,咱得跟上新时代。”
  施肥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不仅能利用遥感监测小麦苗情,有针对性地促进弱苗转壮,还能监测成熟度、预估产量等,帮助农技人员和农户科学管理等。
  借助智慧平台,目前,宁津县70余万亩麦田春管正有序展开。
  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之敏表示,通过智慧平台分析生成科学决策模型,大数据赋能农田管理,将有力助推“吨半粮”产能建设,促进粮食安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部手机“管起”70万亩农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