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深挖孝文化及大运河资源,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
四女寺村:孝德传千年 文旅产业兴

俯瞰四女寺村。记者路龙帅摄


  记者马乐 通讯员于宁李帅
  位于武城县的四女寺村,是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村落。这里不但有“四女孝亲”的历史故事,更是明清时期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
  如今,绵延千年的孝德文化依旧在此传承弘扬,“两河牵手”工程也为村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运河古村 以孝闻名
  四女寺村隶属武城县四女寺镇,交通便利,风光秀美,周边有京杭运河、减河、岔河、利民河、六五河等9条河流,被誉为“九河汇流之地”。这里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大运河漕运极盛时期,在此经过的漕船每天可达近千艘。商贾云集、车来舟往,物资交流、商品交易异常活跃,可谓“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
  村子的北侧便是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始建于1957年,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仍在防洪排涝、航运、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漫步于村内的四女寺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3米、跨度20米的孝门,这是景区的主入口,由4棵仿古槐树组成小篆“孝”字,寓意人过孝门,皆要孝亲。在孝文化广场上,“百善孝为先”景观墙与“弟子规”文化柱直观体现了景区“以史为根、以文为魂、以孝为先”的设计理念。
  百善孝为先。四女寺村的孝德文化由来已久,其名称的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相传在西汉时期,四女寺村称傅家村。村里有一户傅姓夫妇育有4个女儿,她们为奉养双亲,矢志不嫁,并各植一槐,盟誓“槐枯人嫁,槐茂人留”,结果四槐树郁葱成荫,此后四女对父母更是殷勤赡养,成为美谈。后人为纪念她们,便为其建祠塑像,树碑立传,傅家村遂改名为四女树,后又更名为四女寺,一直沿传至今。也正是由于“四女孝亲”的传说,种植槐树成为四女寺村的传统。多年来村民种植的槐树沿运河边繁茂生长形成一景,名曰“槐荫清风”,被誉为武城古八景之一。人们漫步在槐荫下,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带来的清新凉爽,更是侍亲尽孝的孝德之风。
  “德”聚人心“孝”敦民风
  4月8日,在四女寺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河老人志愿服务宣讲队宣讲员又讲起那段往事:上世纪50年代前期,大运河德州段河道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旱灾、水灾时常发生。由于距河太近,每次运河发大水四女寺村必淹。为了配合河道拓宽、疏浚、治理以及水利枢纽的扩建、改建,村民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次举家搬迁。
  这支宣讲队成立于2023年,由老党员、老教师、非遗传承人、老运河人等10余人组成,他们在运河边、大槐树下、书屋内定期宣讲运河故事。
  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情感纽带,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心存孝道者,其心必善;善心集聚的地方,村风定然美好。”四女寺镇党委副书记唐阳表示。四女寺村作为全县弘扬孝德文化的主阵地,村“两委”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孝德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得到持续增强。大力倡树奉献爱心、扶弱济困、孝亲敬老的村风民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因地制宜修订符合新时代文明风尚的村规民约,以规立德涵养文明新风。选树典型,积极评选孝德模范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大张旗鼓进行表扬,在全村上下形成尊老爱老、讲究孝道的良好风尚。
  51岁的村民才秀英在自身患病、丈夫离世的情况下,多年来精心照顾先天残疾的女儿、年迈多病的婆婆,让原本不幸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和暖意,她也因此被评为“德州好人之星”“最美武城人”。“咱们四女寺是孝德之乡,从小到大老人一直跟说我要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咱要好好伺候他们,也给小辈们做个榜样。”才秀英说。
  在原有孝文化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的基础上,该村又依托老党员、美丽庭院示范户等,建立起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发挥其贴近群众、热情亲和、小巧灵活的优势,宜教则教、宜娱则娱、宜讲则讲,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技能培训、文艺交流等文明实践活动。80岁的村民王合平是“四女孝亲”传说非遗传承人,他专门总结出了32字家风家训箴言悬挂在家庭站中,以此带动周围的村风民风不断提升。
  如今在四女寺村,村风纯朴文明,群众安居乐业,敬老爱老蔚然成风。该村2023年被评为德州市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社区(村)。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4月9日早上8点,四女寺村村民王和银准时开车出门,沿着村附近新修建的马拉松赛道只用20分钟左右就到达了位于德城区的工作单位。“这条路太方便了,每天可以多睡半小时。而且沿线景色优美,心情也会变得很好。”他说,如今这条道路已经成了四女寺村村民来往德州主城区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市以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马拉松赛道是文化廊道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但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带来了更多人气。
  作为“两河牵手”核心景观节点,四女寺村抢抓机遇,以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村“两委”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组织村民代表前往泰安、临沂等地参观学习,通过政策扶持,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做好一家、发展一片”。今年该村合作社在减河沿岸流转土地100余亩,集中连片种植油菜,在农业增收的基础上,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油菜花陆续绽放,仿佛在河岸边铺上了一条金色地毯,秀美如画的春日盛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赏花嬉戏,成为减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以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销售,打造推出孝德斋扒鸡、吕庄子蜂蜜、四女寺老虎鞋、郑家小磨香油等旅游产品。“我们还多次举办春节庙会、龙舟比赛等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村“两委”委员郭宪成介绍,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托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帮助村子延展文旅产业链,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唐阳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女寺村:孝德传千年 文旅产业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