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智能门锁引发的邻里纠纷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智能门锁,中高端智能门锁不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有的还能拍照录像、远程监控。由于门锁通常安装在楼道等公共空间内,邻里之间容易因隐私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现实案例现实案例 认为对门智能门锁侵犯隐私,邻居闹上法庭
  近日,李某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对门邻居王某拆除自家大门上的智能门锁。原因是李某认为智能门锁上的摄像头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侵犯其隐私。
  经查,法官认为智能门锁不同于监控设备,其本意在于住宅安全防护,纠纷审理应基于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勘验,法官发现,在门锁感应功能关闭情况下,只有触碰尝试开锁才能引发抓拍,现存证据不足以认定王某构成对李某隐私权的侵犯。
庭审现场庭审现场 法院判令关闭智能感应功能,仅保留被动拍摄
  经过进一步勘验,法官发现此门锁具备智能感应功能,有效距离为0.5米左右。对于李某家人来说,出入家门信息属于不愿被他人了解的个人隐私,在智能感应开启情况下,李某家人经过楼梯确实存在触发自动拍摄功能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不安。
  出于以上考虑,法院判令王某应关闭门锁智能感应功能,仅保留被动拍摄功能,否则构成对李某隐私权的侵害。双方对此判决无异议。
  (记者董建新整理)
法官说法官说
  从保护优先性来看,智能门锁主要是为了住宅安全防护和使用便利,而隐私权保护则事关个人尊严、满足感和安全感。因此,如果智能门锁的某些功能并无紧迫性和必要性需求,法律保护的优先性会倾向于对邻居隐私权的保障。具备人体感应和记录、抓拍信息功能的智能门锁可能会对邻居的私密空间造成侵扰,甚至非法收集、处理他人的秘密信息,以致侵害私人生活安宁。
  《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能门锁引发的邻里纠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