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联防共治 打造重要生态功能区

减河湿地公园不仅实现河流治理,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董天力 本报通讯员 闻芳 李巍仑
  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赋予我市“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中的“一区”。10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保护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兴水 打造生态水系格局
  2022年4月28日上午10点,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运河节制闸缓缓提升,来自河北省岳城水库水、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长江水、引黄水三水汇合,一同进入南运河。同一时间,在京杭大运河北段,位于天津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借助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这一历史性契机,同年6月,我市主动强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迅速启动全长约3.3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德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生态廊道项目,以“复兴运河景观、打造文化名片”的精准定位,通过实施河道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岸线景观建设、交通优化升级、水系治理改造、休闲体育公园建设、运河慢行步道打造等工程,实现以运河片区带动整个德州市域发展的格局。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10年来,为我市打造生态水系格局,实现上下游溯源治污、源头护水带来重大机遇。
  2022年,我市编制了《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德州现代水网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规划》,规划总投资642亿元,绘就德州“三通六带”现代水网蓝图。“三通”就是河河畅通、河库专通、库库连通,“六带”就是将主要干支流建成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绿色生态、道路畅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6个功能带”。2023年,我市被省水利厅确定为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
  在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的基础上,我市采取严格措施保障水质稳定达标,服务环京绿色生态带建设。2017年国控断面消除劣V类水体,2021年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Ⅳ类水标准,2023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6.7%。
增绿 筑起生态环保屏障
  4月的德州,春色烂漫,走进德州大运河生态林场,这片运河两岸留白万亩“不开发区”,如今已成天然氧吧。
  大运河生态林场项目于2017年启动,分为“两带三区”,“两带”即运河生态林带和西陈沟生态林带,“三区”是西南垃圾处理企业隔离林区、中部企业降尘林区和西北防风林区。林场种植了刺槐、国槐等49个树种,通过打造鲁冀边界生态涵养区,让近千亩废弃地成为森林公园。据市自然资源局统计,最近两年,大运河德州段沿岸鸟的种类达100余种,里面不乏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时下,乐陵市寨头堡乡巾帼生态创业林绿意盎然。这是乐陵市妇联与寨头堡乡积极对接,参与乡镇绿化提升工作的成果之一。为助力我市建设京津冀南部绿色生态屏障,乐陵市打造了由454名林长组成的三级林长体系,实现县、乡、村全覆盖。为确保每块林地、每棵树木都有责任人,乐陵还将全市划分为1103个网格,设置网格员1103人,设置公益护林员26人,对负责区域内的林木开展日常巡护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碧水蓝天、清风环绕,是德州百姓对生态环境改善最直观的体会。截至2023年底,全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相比2015年改善46.2%,优良天数比例相比2015年提升15.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5年改善56.4%,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德州蓝”成为常态。
降碳 提升污染防治精准化水平
  节能降碳、逐“绿”向新,是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这其中,科学精准治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2月,市生态环境局德城分局与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景县分局就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商定,将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坚持“信息共享、管控共商、责任共担、联防联控”原则,建立同域共责、同步管控、联合预警、统一评估机制,在技术合作交流、移动源污染联治、大气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环境纠纷调处、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我市与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之一,德州被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10年来,我市不断提升污染防治精准化水平,与周边省市肩并肩治理环境污染,成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
  立足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我市在做好“转型文章”上持续发力,大力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结合污染源解析结果,锚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替代这一减排“新路径”,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和企业运营成本。
  “我们对机械使用频率高、时间长的企业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效益数据、解析政策导向,引导经济实力强、环保意识领先的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开展‘油改电’替换工作。”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叶新文介绍。我市还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创新共享租赁模式,与海沃达产教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天衢新区14个园区投入230辆新能源共享电动叉车,让生产厂家直接负责新能源机械的投放、管理、维护。这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减轻企业污染治理压力,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无废城市”。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我市先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确定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8%以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区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万吨、0.04万吨、0.82万吨、0.69万吨以上。目前,我市已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联防共治 打造重要生态功能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