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华镇“高标+”建设2.1万亩高标准农田,带动配套提升、产业升级——
高产粮田一子落 乡村振兴全盘活
  

□本报记者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张越 曹明明
  走在平原县张华镇的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路成网、麦成方,笔直的沟渠伸向远方,一片片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已基本成型,一幅忙碌的春日盛景图正徐徐展开。
  “60多米的深井打到了地头上,变压器、高低压线接到了井口,之前头疼的浇灌问题都解决了,种粮越来越有劲头儿。”3月26日,郑官屯种粮大户郑致都说。
  去年以来,张华镇围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实施“高标+”建设模式,打造高标准农田2.1万亩。“今年,我们还将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争取2024年底完成。”张华镇党委书记安守虎介绍。
“高标+配套”提高生产能力
  “高标准农田改造完工后,彻底解决了群众灌溉难题,田间道路、桥梁标准,电气化、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了,灌溉、机耕、飞防、收割等环节费用降低,增产加降费,算下来每年每亩又能多挣不少钱。”3月26日,张华镇种粮大户祖传云说。
  去年,张华镇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打破村庄、田块壁垒,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农田配套大幅升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张华镇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灌溉难题,立足打造区域供水保障体系,为25个村庄新打深井170眼,铺设管道8600余米,涵管19道,清理沟渠7977米,打通支干河道9条,切实解决群众灌溉难题。同时,创新节水模式,引入喷灌、滴灌示范系统,建设近千亩节水灌溉示范片区,切实推进水肥一体、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
“高标+科技”给足技术支撑
  近年来,张华镇借势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山东农学会、山东省农科院等建立技术指导关系,联合德州市农科院,建设高产示范基地,开展“科技下乡周”、增产包应用等活动,采用先进的稳产种植技术,创新建立500亩的高产示范田,种植的糯玉米产量稳定在900公斤以上,百姓分红达到1200元。
  有了技术的加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在张华镇“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实现平均单产突破1500公斤,金岭农场被授予国家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县年度粮王也诞生在张华镇。
“高标+产业”带动致富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成了,家门口的产业也越来越多,以后不用外出找工作,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创业梦。前段时间,我的农机合作社也在平原京东数字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了。”返乡创业青年赵帅感叹。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完工,农田配套大幅提升,吸纳不少产业项目纷纷落地。2023年,张华镇创新提出了“1+3+X”的产业构想,即建设1处数字兴农产业示范区,建设数字农业、蝴蝶兰、食用菌3处新兴产业园,示范带动多点跨村联建、共富项目区建设,打通产业振兴、富民“最后一公里”。目前,平原京东数字农业产业园1期建成投产,实行数字智能管理,种植甜瓜80亩。蝴蝶兰、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即将落地。北白强村富民产业基地发展金银花、秋霜梨等特色种植,解决了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2023年带动集体增收近百万元。
  “张华镇坚持系统理念,突出改革创新,加速粮食单产提升、产业三产融合,努力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安守虎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高产粮田一子落 乡村振兴全盘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