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育种专家姜东元——
南繁“候鸟”连续6年田里过节
  

□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孟娟
  2月7日,距离德州近3000公里的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太阳刚升起,宁津县德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59岁的育种专家姜东元就一头钻进育种基地里。今年春节和往年一样,他依然在育种基地度过。
  春夏北育,秋冬南繁。为了加快玉米育种过程,每年11月初,姜东元在德州收了玉米带到海南种一季,次年4月再将种子带回德州播种,就这样往返于德州、海南两地,当了6年的“候鸟”。
  “春节前后正是玉米套袋、授粉的关键期,亲自下地才能熟悉材料,光看数据和报告育不出好品种。”姜东元向记者分享了南繁育种的经历。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南繁也被称为“南繁加代”,这样一年可多繁育至少两代,一年干两年甚至是三年的活,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以玉米育种为例,南繁可使玉米的育种周期缩短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1982年,姜东元从德州农校毕业,自此与种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想为乡亲们培育出高产的种子。”姜东元回忆起育种的初衷。
  一个好的玉米品种的诞生,至少需要8年时间。除了选择好的自交系——母本和父本,还要对选育稳定的自交系进行测配,每年都要做1.2万个以上杂交组合。最终,只有产量、抗病抗倒等综合表现达标的品种,才能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成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为了获得基因标本,这个春节假期,姜东元和团队人员要一直在田里忙活,从授粉到收获,都靠纯手工来完成。每天早上7点半进入育种基地工作,一直忙到下午6点。晚上还要抓紧时间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提交品种参试申请,写总结报告。他们要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里,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育种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改良提升、不断超越已有的过程。”姜东元说。
  多年来,姜东元带领团队致力于玉米、小麦新品种的研发、繁育、推广工作。企业自主研发的“华麦158”在2020年通过国审,实现了小麦育种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企业也从最初经营玉米品种,到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育种研发布局,先后有4个小麦品种、11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德发”系列小麦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亩,为农户增收10亿元;“德发”系列玉米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亩,为农户增收16亿元。
  南下3000公里,只为一粒良种。近3年来,我市已培育种业企业58家,多家企业在海南省建立南繁科研基地,和姜东元一样,越来越多的育种工作者“追赶阳光”来到这里,放弃与家人团圆,守在田间地头,只为不负春光投身南繁育种科研。
  谈及新一年的愿望,姜东元说,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全力攻关8个新品种的育种,争取国审通过2个、省审通过2个。最好的种子永远是下一个。他愿意继续扎根农田,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抗逆性更强的好品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南繁“候鸟”连续6年田里过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