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三代“粮王”话丰产
  

□本报记者 冯光华 本报通讯员 任清松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大多数人还在忙着走亲访友,临邑县翟家镇的种粮大户段希林已经着手盘点农资、整理灌溉设备了。“今年‘春脖子’短,过了正月十五就要浇返青水,设备物资需要提前准备妥当。”段希林说。
  去年11月13日,我市公布2023年度市级“总粮王”和各县市区“粮王”名单,段希林以小麦亩产804.58公斤、玉米亩产1163.92公斤的成绩,蝉联全市“总粮王”。
  今年56岁的段希林在种田方面是个老把式,他从19岁就开始种田,2012年承包了200亩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在当地共经营土地650亩。
  “粮食高产创建,良种和技术是关键。在地力和种子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想进一步提高单产,就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段希林边说边来到院外的麦田。时下,土地已经解冻,“睡”了一冬的麦苗开始苏醒,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
  段希林随手拔起一株麦苗,向记者展示分蘖幼芽:“冬长根、春长身,三个蘖有强有弱,高产的关键就是控旺促弱,让每个蘖都能长出壮穗。前期这些小麦已经喷施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期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喷施叶面肥,实现苗齐
  苗壮。”
  夺得全市“总粮王”后,不少种粮大户来找段希林“取经”。对此,段希林毫无保留:一方面要精细管理,遇到问题多请教农业专家;一方面要依靠科技,广泛使用良种良法。“原来是一家一户自己种,现在是省里市里帮着一块儿种,哪能种不好?”
  与段希林有着相同看法的,是临邑县的另一位“粮王”——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2008年,他敏锐意识到,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于是果断放弃农资经营,转型为规模化种粮。
  “要想多打粮,科技要跟上。”实现规模经营后,魏德东十分注重借助科技的力量,先后与德州市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设立实践基地,把农业专家请到了田间地头。
  “种粮除了良种良法相结合,还要紧跟党和国家政策。”魏德东说,“这些年,我都是跟着中央一号文件走,中央提倡什么我就干什么。”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转变,魏德东流转的土地从200亩到600亩,再到2000亩,规模越来越大。
  规模大了,魏德东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提高种植效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2018年,他成立德州富益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服务,目前托管农田8000多亩,半托管农田5万多亩。
  潜心种粮,魏德东种出了“名堂”:2011年,他被评为“山东省玉米粮王”;2014年,被评为“德州市小麦粮王”;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被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和“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 (下转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代“粮王”话丰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