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4日在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景文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和田卫东主任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的一年,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行使各项法定职权,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常委会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紧紧抓住理论学习这条主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6次,组织专题读书班4次,开展交流研讨、实践活动70余次。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聚焦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领导班子成员领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小切口、大视野、高质量”调研活动,就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形成调研成果22项。突出问题导向,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健全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设立立法联系点25个、预算联系点3个、乡镇(街道)人大联系点24个。德州市成功争创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建立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切实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服务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
  常委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要求,紧贴中心,依法履职,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就精准研判走势、提升发展质效、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出意见建议。审议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报告,重点关注预算支出及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多措并举扶持实体经济,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强调要继续深化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完善运营监管制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政府债务、金融监管的监督,督促政府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管控,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听取审议德州海关工作报告,推动外经外贸保稳提质。
  助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常委会专题审议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报告,视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强调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在我市基础良好,但发展面临制约因素,常委会调研建议,要充分发挥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食品名市是放大德州农业优势的重要举措,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报告,就强化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建议。
  助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把促消费扩内需作为监督重点,听取审议市商务局工作报告,建议政府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支持我市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研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推动“两河牵手”工程加力提速,赋能城市发展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围绕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深入市县乡村四级体育活动场所,调研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详细了解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使用、管理及群众健身开展情况,针对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助力民生事业改善。紧盯18件民生实事,制定全流程监督方案,通过现场视察、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推动政府全部兑现承诺。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及时听取审议公共卫生工作报告,督促政府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听取审议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报告,重点就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提出意见,督促各级政府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压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等9个部门和单位进行测评,常态化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加强民族宗教等工作监督,相关工作得到明显改进提升。
三、推进依法治市,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法治环境
  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有效监督宪法法律实施,加强执法司法监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德州。
  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制定《德州市供热条例》,对供热时间、供热标准、计费方式、退费标准等群众关心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制定《德州市城乡供水条例》,从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供水与用水、设施管理与维护等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在立法过程中,加强立法协调,实施专班化推进、配档化管理、清单化落实。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听取民意,凝聚共识,确保法规务实管用。两部条例的出台,为促进供热供水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遵循。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实现报备内容、报备范围“两个全覆盖”。
  推动法律法规实施。加强对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先后对气象法、职业教育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养老服务条例等8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紧扣法律规定,逐条对照检查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努力让法律制度的“牙齿”真正咬合。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中,实地走访企业110余家,收集企业诉求和相关问题100余条,在此基础上听取审议市政府专项报告,对18个部门单位进行专题询问,强化跟踪问效,合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加强监察司法领域监督。对全市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专项报告,督促审判机关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着力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法治环境。听取审议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专项报告,督促检察机关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机制、建强队伍,提升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
  依法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认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作出关于《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决议、关于批准2023年德州市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等。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9人次,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6人次,组织宪法宣誓15人次。积极探索和改进对常委会任命人员的监督,在全省率先采取市县联动方式,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依法督促国家机关人员更好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四、做好代表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常委会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推动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推进“两个联系”走深走实。制定常委会联系服务群众“十项措施”,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深入推进代表“家站室”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系群众场所455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进家入站,联系选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解读政策法律,反映社情民意,展现代表作为。
  扎实开展代表活动。组织130多名人大代表,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基层治理等跨县市区专题调研。继续举办“走在前、争一流,人大代表在行动”融媒体直播节目,通过线下履职、线上分享方式,推动全市人大代表在各条战线亮身份、当骨干、作表率。组织驻德47名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6名代表接受现场评议。
  提升议案建议办理实效。市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依法提出5件议案和412件建议。常委会坚持高质量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及时交付办理,强化重点督办,推动承办单位落实办理责任、完善办理机制、提升办理效果。代表所提议案均已依法审结、所提建议全部答复完毕,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托育机构规范管理等一些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优化代表履职管理服务。规范代表履职档案,改造提升履职网络平台,强化代表信息、议案建议等服务功能,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大共建共享。举办全市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专题研讨班。邀请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组织的执法评议面对面、民生实事论证、问政德州等活动90余人次,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四个机关”定位要求
  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机关”的重要论述,加强政治、作风、纪律、能力等建设,努力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坚持突出政治建设。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抓好机关基层党支部政治微生态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传递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5件作品在全国、全省人大新闻评选中获奖。
  努力提升履职本领。深化“五型”模范机关建设,开展机关大讲堂、“我来读原著”、法制微课堂等活动。落实“五敢”要求,完善创新一项工作、解决一个问题、选树一个典型“三个一”工作机制,深入推动“五争五比”竞赛。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四进”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全国人大机关在德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聚焦市委决策部署和人民关心关切,三级人大同题共答,五级代表广泛参与,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上协同联动。加快“智慧人大”建设,健全备案审查、预算联网、代表履职等信息平台。强化对县乡人大的联系指导、典型引导和培训辅导,全市人大整体工作合力和综合履职实效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市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是“一府一委两院”和各级人大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市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认识到,常委会工作与市委要求和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主要是:立法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法定监督方式还没有充分运用,监督工作实效需要进一步增强;代表服务保障还不够到位,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自身建设还存在短板,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等。我们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自觉具体地落实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代表有作为。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通过人大法定程序,确保市委的主张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
  二是更加主动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三个高于”“五个走在前”“七个争上游”目标要求,聚焦“增创十个新优势”,对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先进制造业强市、扩大有效需求、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改革开放等,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培优塑强、提质增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关注衣食住行等民生热点,督促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更加深入地推进法治德州建设。开展粮食生产促进、全民健身等立法,修改《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围绕燃气管理、节约集约用水、公共数据管理等开展立法调研。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广泛凝聚共识。建好用好立法联系点,丰富运用论证、听证、评估等方式,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尽责、加强改进工作。
  四是更加有效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工作机制,引导代表依法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优化提出交办、审议办理、沟通反馈流程。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服务代表参加各项活动。
  五是更加严实地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增强人大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常委会及机关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科学、有序、规范运转。加强新时代人大新闻舆论工作和理论研究。精心组织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纪念活动。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更高标准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对表走在前,聚心聚力争一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