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543家中医阁建到群众家门口

学府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师为患者配制膏方


市民在中医阁接受市民在中医阁接受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诊疗服务


  

□文/图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王法成 徐天驰
  1月19日,记者走进德城区柴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浓浓的中药香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装潢赏心悦目。屋内,负责人姚振儒正为前来诊疗的患者进行中药贴敷,两位正接受针灸和拔罐治疗的居民坐在一旁拉着家常,“我以前肠胃不好,最近通过膏方调理,腹胀、便秘都消失了,效果非常明显。”居民程先生对中医阁的服务赞不绝口。虽然面积不到50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中医阁不仅可常规开展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还配备了百余种中药饮片。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目前已为5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立中医阁,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总数的10%以上。
便民利民 中医来到“家门口”
  1月9日,在宁津县柴胡店镇孙沟村卫生室,77岁的张大娘在医生陈丁华的搀扶下,缓缓迈开了脚步,“能下地走路后,我老伴的负担能轻不少,谢谢陈大夫。”张大娘说。两个月前,张大娘突发脑梗,虽然抢救成功,但留下了后遗症——右臂和双腿均无法自主活动。张大娘的子女都定居外地,只能由老伴蹬着三轮车带她去县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在得知村子里就能通过针灸治疗偏瘫后,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村卫生室中医阁,没想到几次针灸后,手臂便有力了许多。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如今张大娘已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
  像张大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等需要长期治疗的顽疾,都能够在中医阁里寻得良方。家住庆云县汾水马村的刘先生受荨麻疹困扰多年,中医阁的服务为他省下不少时间,“原本几天就得跑一次医院,每次都得花一个多小时,如今在家门口治病,方便多了。”刘先生说。
  中医阁的建设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慢病疗养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的集中开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独特优势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效”的中医药服务。
  此外,中医阁内普遍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橱窗、中医药文化墙、中医药宣教处方等,方便居民在就诊的同时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我市鼓励设有中医阁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信任中医,中医阁已然成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新阵地。
提档升级 基层诊疗添活力
  “昨天还肿得厉害,没想到今天就不疼了。”1月18日,德城区学府社区卫生服务站,脚踝扭伤的初中生小李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对疗效啧啧称奇。小李是个热爱运动的男孩,平日里经常会有跌打损伤,“有了中医阁后,许多以前需要东奔西跑的病都可以在家门口治,健康更有保障了。”小李说。
  据学府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李自强介绍,该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阁是2023年9月建立的。此前,该卫生服务站诊疗服务内容以西医为主,治疗手段较为单一。中医阁建立后,卫生服务站聘请了专门的中医执业医师,陆续开展了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该卫生服务站日接诊量30余人次,其中一半以上选择中医诊疗。
  市卫健委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为出发点,重点加强基层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打造了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擦亮名片 建设中医药文化名城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将德州市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市以此为契机,以建设区域中医药文化名城为目标,以落实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方案为总抓手,规范中医药发展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总体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已实现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化人才的全覆盖,11个县市区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3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名医或名医工作室,543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有中医阁;建成11个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近期,山东省卫健委发布《山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严格落实方案,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探索创新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德州市卫健委中医药业务科科长任玉芹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543家中医阁建到群众家门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