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做好转型文章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聚焦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⑦

建设中的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资料图)。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 董天力 本报通讯员 闻芳
  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增创新优势。
  “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用转型描绘发展的底色,用绿色增添幸福生活的亮色,德州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持续控制能耗增量、降低能耗强度,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加鲜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岳红星表示。
深挖优势抢抓机遇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勇当“碳”路先锋,最大的底气来自生态底色鲜明、绿色动能澎湃。
  新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市风、光等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德州抢抓“双碳”等战略机遇,发挥园区政策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条式发展,推动“传统能源+新能源”耦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格局。
  发展地热产业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眼下,我市提出重点打造天衢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已在全省率先启动地热绿色矿山创建,康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和山东省地矿局水文二队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改造项目成功入选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联合下发通知,批复陵城区经济开发区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陵城区生态园区的获批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承载力,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陵城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荣强表示。
  2023年以来,我市新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4个县市区、5个产业园区、10家企业入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天衢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深入推进风、光、储、地热等综合开发利用,能耗“双控”连续3年获省生态文明建设奖励资金。新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三,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连续3年全省第一。
加快推进减污降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乐陵市城区东侧有一处原生态坑塘,如今,坑塘所在区域即将迎来生态蝶变——以全域实施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为契机,乐陵市千红湖水环境治理及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正在施工。项目覆盖马家沟至盘河沿线区域,打通周边湖库坑塘,通过环境整治和湿地修复,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赋能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切实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印发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推进六大攻坚措施落地,出台《德州市降尘量考核办法(试行)》,优化降尘考核机制。开展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全市256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标志牌设置工作。一系列行动的背后,代表着我市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
  据统计,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相比2015年改善45.2%,优良天数比例相比2015年提升了28.2个百分点,全市6个主要河流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四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66.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污染物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4920吨、4140吨、6600吨、240吨。
  “今年,我们将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高标准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任务,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水体比例稳中有升、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岳红星表示。
推动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为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走进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没有传统的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只需轻点几下屏幕,就可以启动生产。通过对刮刀离心机降温水二次利用、MVR蒸发器浓缩水冷凝水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站风机改造等设备的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化改造,该公司可节约用电量25.6万千瓦时/年、用气量4.56万吨/年,实现废水减排量6.165万吨/年、固废减排量3.65万吨/年,同时可获得经济效益1693.23万元。
  在我市还有许多企业也和保龄宝一样,以绿色低碳为抓手,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迈出新步伐。“以保龄宝、百龙创园、龙力、绿健等为龙头的功能糖产业集群,通过一系列改造升级,进一步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局长庞吉民介绍,2023年8月,禹城市功能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项目获批国家生态环境部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2023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动企业减排,有序推进8家水泥、焦化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园区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组织对全市582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654家加油站进行全面排查,为“绿色”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我们将从节能环保项目入手,重点推进景津过滤成套装备产业化二期、欧迈机械生物质能源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岳红星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好转型文章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