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927年他受党派遣秘密离家执行任务,29年杳无音信——
“牺牲”老兵寄来寻亲家书
  

回忆:李鸿彪 整理:李强 李清林
  李愚,原名李国范,1911年生于宁津县双碓村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李馨吾读过多年私塾,深明大义,育有四子一女。李国范为其长子。李国范1927年参加革命,不久受党派遣外出执行任务,改名李愚,这一去杳无音信,有人说他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新中国成立后,其父母一直享受烈士家属待遇,直到1956年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才知他还活着,并且成了新疆军区的一名干部。
被党派往外地执行任务,戎马倥偬无暇与家人联系
  据《宁津县志》记载:1926年,中共津南特派员刘格平(1904—1992)来宁津开展党的工作,次年,一批当地的早期革命者陆续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双碓村李馨吾,名楙杰,字馨吾,号林伯,积极支持革命,在本家地窖里为党秘密印刷文件,他对外公开的身份是一文明乡绅。1927年,16岁的李国范在大柳镇读书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同年回乡组织钢枪自卫团,自任团长。不久,党组织派他外出执行任务,临行前与父亲告别,父亲说,孩子走的是正路,他支持。李国范此一去便杳无音信。离家时,四弟和妹妹还未出生。
  上世纪40年代,有人说李国范牺牲在外地战场上了,政府给予其父母烈士家属待遇。1950年秋,李馨吾病逝,家中只剩李国范的母亲与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均已成家立业,妹妹年幼正在读书,一家人均务农生活。
  1956年3月的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寄给李文炳的信,村里人不知道李文炳是谁,就到大街上李国范二弟开的茶馆那里打听。当时李国范的四弟李国箴在二哥开的茶馆帮忙,在桌子上看到了这封信,黄牛皮纸信封,中间一道红杠。发信地址是: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信人是李愚。寄信地址是:河北省宁津县双碓村李文炳收(当时宁津县属河北省)。李国箴再三打听,才知道李文炳,名保堂,字文炳,又字华卿,是他的叔伯二哥。李文炳当时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因平时人们只称呼他为华卿,所以除了家人,没人知道他文炳这个名字。
  原来,1956年李国范已在新疆军区司令部任职,因接到军委命令到北京参加会议,离家近了,想起近30年来,兵荒马乱,也不知老家是否还有人活着,只记得老家西院有个二哥叫李文炳,所以试探性地写了一封信寄到双碓村。
  当时李国箴拿信来到李文炳家,找到二哥李文炳,打开信件后一看内容才知是大哥从北京寄来的,方知大哥还活着。信中,李国范询问家中是否还有后人,如果有,请速来北京见面。因工作日程非常紧,不几日便返疆。于是,李国箴便将情况立刻告知母亲,商议后决定让国箴下午就去北京与大哥相见。
兄弟二人在京短暂相聚,相约回新疆后再联系
  当天下午,李国箴便乘坐火车去了北京。到京后,拿着李国范的信件去了国务院招待所,但门口警卫不让进,只把信件传到里面。不多时便出来一人问他是谁,来自哪里,有何事。李国箴回答说,我是双碓村李国箴,是大哥李国范寄信让来京相见。那人说,我就是你大哥国范啊,跟我进来吧。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天空还下着细雨,门内是大红地毯,国箴浑身湿漉漉地,不敢进去。李国范回头看他原地未动,说怎么不进来呀?他指了指双脚,李国范说,没事,进来吧。国箴便一步一个湿脚印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进屋坐下后,李国范问吃饭了吗,他说没有。李国范便让警卫人员去拿了一盘没见过的长条的东西让他吃。吃完后,问他饱了么?国箴说,凑合着吧。李国范说,别凑合,又叫人端来一盘。吃完后,李国范详细询问了家中近况,得知家中母亲健在,三弟一妹都很好,心中甚是高兴。说,我参军离家时你还未出生,所以不认识,请兄弟原谅。而后让国箴回家,说一个小时后他便奉命回疆,以后择机再与家中联系。
革命生涯九死一生,43岁才结婚;一家人终在新疆团聚
  国箴又连夜坐火车回家,到家后已是第二天上午了。回家后先与文炳二哥陈述在京与大哥国范见面后的详细过程。随后,一家人耐心等待新疆消息。
  几天后,新疆来信寄到文炳手中,文炳拿着沉甸甸的一封信来到国范母亲那里详读了信件。这封信的地址是新疆军区司令部,署名李愚,才知李愚是国范的化名,并说以后通信均写李愚之名。14页信纸满满都是字迹,从小时候在家到离家后的经历详细说明。信中说,几十年的经历实属不易,在家时父亲开明,母亲善良。父亲为地下党办印刷品,冒着生死危险从不对外人说半个字。母亲善良,有一次雁儿(国范乳名叫雁儿)在村外瓜棚中见一病人垂危要死了,便回家中告知母亲,母亲叫我端着做好的热面汤和鸡蛋,送去给病人吃,接连三日后病人有好转了,那人才对母亲千恩万谢的离去,此事每每回忆历历在目,实感母亲善举是多么伟大。我虽在外多年,此事依然如刚刚经历过。
  而后便介绍这些年在外之经历,尤其写到,有一次在战斗中被敌人压制在一山洞中,因敌众我寡,突围后只剩他与指挥部的警卫员两人,其余战友全部牺牲,自己幸得一命,太艰难了。
  新中国成立后,调往新疆军区工作,后又调往军区干部学校任校长,时年已43岁才结婚,妻子是27岁的一女大学生,婚后生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现在家庭非常幸福。希望母亲见信后能和家人来疆团聚等。
  1956年4月底,母亲先让国范小妹进疆,当时交通不便,火车只通到兰州,小妹便只身一人前往兰州。当时小妹秀清才16岁,还在读书。李国范安排汽车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历经数日到兰州接到小妹回疆,从此书信不断。而后母亲,弟弟数人全部迁往新疆。户口办理、迁移证等全部由李文炳办理,多年后再联系方知国范兄弟几人的后人多数从军,也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也有在新疆务农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
  (李鸿彪系李文炳之子。李强系李鸿彪之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牺牲”老兵寄来寻亲家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往事 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