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守牢粮食安全根基,创新“管地护地增地”模式——
连续23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德州耕地面积952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图为南运河德州段附近的粮田(资料图)


  

□本报记者唐晓颖本报通讯员李禄超李爱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德州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952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创新“管地护地增地”模式,截至2023年,已连续23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吨半粮”产能创建增添了底气。“2016年以来,德州新增入库耕地面积19.6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比‘十三五’时期增加33万亩。”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洪利介绍。
政策赋能动态巡查
四级书记抓粮管地
  2023年12月12日一早,德城区黄河涯镇前后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林虎来到村里的农田巡查。“如果发现有破坏耕地的行为,不仅第一时间制止,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好收成离不开好耕地,村里的耕地一分也不能少。”他说。
  李林虎是全市1.3万余名“田长”之一,也是四级书记抓粮管地的重要一环。“在德州,从市委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都有一块‘责任田’。”杨洪利说。我市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地块和网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织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动态巡查网络,将耕地保护落实到田间地头。实行“卫片检查”书记负责制,市委书记抓高产片,每2个月进行1次现场调研或专题研究耕地保护工作,第一时间对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督导问效,现场部署专项督查;县委书记抓核心区,
  对本地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负总责,每月至少巡田1次,第一时间对管控不力镇(村)追责问责;乡镇党委书记抓示范方,村党支部书记抓样板田,每周至少巡查2次,第一时间对占用耕地行为分析研判,并将相关情况上传移动巡田App,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格局。
  我市以政策赋能,先后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德州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合理流出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德州市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等耕地保护制度文件,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立体监管体系。将耕地保护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的重要参考,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确保耕地数量稳定、质量可靠、布局优化。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耕地再生技术,在8个县市启动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通过将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后异地再利用,实现了中低产田改良提前2至3年变为丰产田的目标。探索“黄河淤沙充填治理、挖深垫浅、水利改造+生态利用”综合治理利用模式,成功治理土地8143亩,新增耕地6223亩,关键技术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零容忍抓整治
扎紧“篱笆”护地
  我市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乱占耕地问题,扎实推进存量违法用地整改,持续保持打击违法占用耕地高压态势,在守护耕地工作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用好考核指挥棒。在全省率先将耕地保护“个性化清单”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对整治不到位的县市区予以扣分。
  严肃整治“假整改”。建立查乱占耕地、查监管缺失、查利益输送、查背后“保护伞”的“一案四查”机制,严肃整治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市自然资源局常态化结合土地卫片疑似问题图斑开展土地执法工作,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逐一审查,发现存疑状况第一时间实地勘察,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行为。
  做好奖惩激励文章。制定土地卫片发现违法占用耕地和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奖惩制度,年初对各县市区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核查整改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年中对各县市区上一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对实现“双清零”的县市区,在省级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上,市级再进行奖励;对未完成“双清零”任务的县市区,扣减未“清零”耕地面积2至3倍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不仅在土地执法方面“长牙齿”,监测监管方面我市建立起以“无人机+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新一代“空天地一体化”巡查监测系统,实现了有关地区全天候、无死角的自然资源智能化监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在禹城市耕地保护智慧监测监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自动巡查中发出预警的信息。如出现新增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系统会自动比对数据进行预警,实现精准定位。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初步判断,第一时间联系执法人员现场查看,制止违法行为。禹城市依托中国铁塔通信基站,架设65处视频监控点,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建立了大数据监管、管理信息、自动预警、监管指挥、数据交换五大系统,实现了自动巡查、识别、定位、分析、预警、派遣、处置,构建起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处置的监管新模式。
深度挖潜盘活资源
多措并举增加耕地面积
  2023年,庆云县严务乡“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3000亩盐碱地连片水稻又喜获丰收。针对后备资源少、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情况,庆云县多措并举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他们实施了整地改碱、科技排碱、改种降碱工程,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盐碱荒地1122亩;统筹推进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稳步推进适度规模化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培育高标准农田;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严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千方百计挖掘粮田面积潜力,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
  我市深度挖掘后备耕地资源,对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来源的沙地、盐碱地、裸地、草地等开展调查,形成22万亩耕地后备资源。通过清理平整、田块归并、客土回填、改良培肥等措施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变后备资源为优质耕地。统筹推进盐碱地开发利用,通过规模化改造、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在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前提下,我市自然资源部门和各县市区加大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对全市农村无建筑物或建筑物已坍塌的废弃宅基地,历史遗留工矿仓储废弃地,已撤并乡镇、中小学、集贸市场、商业设施以及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的其他集体建设用地全面梳理摸底,动态摸排农村各类闲散废弃地10万余亩。采取优化乡村规划、拆旧复耕等措施,改善农村居民点散乱、耕地细碎、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等问题,拓宽耕地补充渠道,盘活利用闲散废弃地6万亩,整理复耕增加耕地9.62万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连续23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