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市杨盘村——
千年古镇 精忠报国薪火传

村里矗立着“古镇杨盘”的石碑


杨盘村党群服务中心


  

□本报见习记者李丹丹 本报通讯员翟蕊蕊
  杨盘村位于乐陵市丁坞镇辖区,住宅面积135.5公顷,耕地面积9219.64亩,人口6061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相传其原名应为永利、永州,历史上曾长期为城池要地,那后来为何改为杨盘?这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12月11日,记者来到杨盘村溯回千年时光,探寻古今杨盘。
  相传,古时候这里曾是三河汇流的津渡之地,故又称“流河三渡口”。人们因河而居,男耕女织、种田网鱼,经过数代繁衍生息,渐渐形成聚落,生活越来越富庶,可以说都是因河流之利。先人希望子孙后代能永享河流给予的好处,故将此地取名为“永利村”。再后来又成为运河码头,往来客商络绎不绝,遂又升为永利镇。
  又据地方文献记载,隋末时期天下百姓苦于兵役、徭役之繁重,纷纷举起反抗大旗,为应付乱局,隋炀帝下诏“村坞皆筑城”,正是在这一时期,永利镇因其规模与影响之大,进而扩修并设为州郡治所,称永州城。
  不过略有遗憾的是,唐朝建立后,永州城虽然已经具备了立县设郡的规格,但不知何故终未成为地方府衙,也许当时因战乱而有所损毁之故吧。但随着大唐盛世的到来,前来居住、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一度成为黄河下游远近闻名的商埠重镇。
  时光轮转,宋辽相抗之际,杨延昭曾受命在乐陵一带驻守,与契丹兵隔老黄河鬲津河(今名漳卫新河)相对峙。当时,永州城因城池坚固,四野空阔,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杨家将屯兵、练兵、出兵的前沿阵地。古代一般称兵营为“营盘”,当地人出于对杨家将的爱戴与纪念,又改永州为杨盘,此名一直流传至今。
  乐陵地处齐燕交界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据说当时人们出于对大宋朝廷的忠心、对契丹兵频繁进犯的痛恨以及对杨家将精忠报国精神的崇拜,纷纷参军入伍,加入杨家将麾下。为了便于统辖兵员,杨延昭将他们编为5个营部,分别各自就近安营扎寨,后来人们就把这几个地方称为“五杨寨”,也就是现在的大杨寨、小杨寨、时阁、时小张、时小宋等几个村落。至今,在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小放牛》中仍有“杨家将营寨扎杨盘,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唱词。
  除了作为战略要地之外,杨盘在历史上还曾是一宗教荟萃之所。杨盘原有佛教昭福寺、道教清华观与真武庙3处古刹,分别位于杨盘南街、杨盘北街和杨盘东街。昭福寺历隋唐宋元数朝,时兴时衰,后因战乱而毁,直到明弘治年间(1488年)才重新修建,功能齐全,场地颇大,花繁竹盛,颇有园林之造景。清末民初,列强入关,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昭福寺一度疏于管理,于1926年更名为铁佛寺,终因年久失修而成为历史。
  清华观,从宋代起改为药王庙,供着伏羲、黄帝、神农等诸神。清朝时还曾增建过一处戏楼,每逢杨盘赶庙会时,前来看戏凑热闹之人自是拥挤不堪。据称,这里的最后一个住持是一位姓朱的道士,抗战爆发后药王庙被毁,从此药王庙便不复存在。
  真武庙与昭福寺同时修建,盖因当时清华观一道长见佛教传入,香火转移,故在妒忌与较劲之下于北街又修一观,并供奉有历代武将,如关羽、赵云等。两处寺庙相伴相随,同兴同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为大队文艺演出之地。
  杨盘自古是灵气之地,出了不少名人,如清代御医牛履祥、“文武先生”古宝德、京剧“银娃娃”朱景泉、鼓书艺人苏来旺等。
  直到20世纪50年代,杨盘还留有部分城墙、南城门和北城门,并书有“永州”大字。1958年“大跃进”时期,北街扒掉了北城门,南城门则在大水浸泡中塌毁。2000年6月,乐陵行政区划调整时,杨盘乡被合并撤销,遂变为村。
  往事越千年,历史已成过眼云烟,但家国情怀已融入世代村民血脉。如今,村庄正乘时代东风,绘就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依托“吨半粮”核心区,规划建设占地2万亩、总投资3亿元的绿色智慧农业产学研创孵化示范园,让新兴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以点带面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
  围绕“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以文化凝聚人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杨盘村非遗项目“跑玩意儿”第三代传承人陈焕滨尝试把现代元素融入“跑玩意儿”,对音乐和情节重新编排,先后创编出《百鸟朝凤》《相亲》《活宝》等15场特色鲜明、故事饱满的原创秧歌戏,多次在德州民间文艺展演中获奖,已连续6年开展“村晚”“丰收节”等文艺汇演。今年9月,更是带领全村人登上央视舞台。
  一幅生态优、产业兴、民风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年古镇 精忠报国薪火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