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拥军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孙玮杨鹏
  “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关系经济发展、连着民心民生,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拥军表示,要把为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审批服务为了人民、审批服务依靠人民、审批服务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三个理念转变”抓审批服务工作提升。王拥军说,今年以来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围绕从“坐等审批”向“主动上门”理念转变抓工作提升。打破传统的窗口办件路径依赖,开展走出去、上门式服务,通过组建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开通审批大篷车、布设移动服务点等新举措,打出上门服务“组合拳”,全系统341名工作人员走出窗口,为重点企业上门送政策、办业务近千次,300余个重点项目实现早开工早投产。二是围绕从“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理念转变抓工作提升。大力推进“网办”“掌办”,市县乡三级“6+1”类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达98%。积极推进“无证明大厅”建设,32个常用证照可在线调用,政务大厅窗口办事证照免提交累计超过50万次。上线全流程廉洁审批智能查询评价系统,全市超时办件做到即时监控、动态清零,被中纪委网站点赞并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三是围绕从“有形热情服务”向“无感暖心服务”理念转变抓工作提升。推出养老、医疗等31项高频民生“一件事”,不断提升跨层级、跨系统、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整合。推动县镇同权改革,在全市10个中心镇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300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步下沉,实现县级审批事项在中心镇全能办。
  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和推动审批服务工作优化。王拥军表示,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重点是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线上线下两个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推进云上产业园、电商基地建设,开展创业服务零障碍、云上开店零等待专项行动。创新开展零时间、零成本、零材料、零环节、零跑腿“五零”登记一体化改革,跑腿次数减少50%,建成全国首个“清税证明材料”传输平台,为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减免各类费用1200余万元。今年1至11月,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0.27万户,同比增长40.58%,居全省第3位。在保障项目落地方面,重点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多部门联合踏勘、施工许可证点单办理、项目审批“双线并行”等项目保障措施,审批环节、建设周期全面压缩,开工日期提前2至3个月,竣工验收效率提高30%以上。在便利群众办事方面,重点推进“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简办改革,有效解决材料不全办不成事、轻微失信无法制约、审批人员怕担责不敢容缺等堵点问题,改革入选“2023年全国信用承诺特色案例”。今年10月,发布《德州市政务服务信用信息应用办法》,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在政务服务领域开展信用应用立法的地市。
  抓好“三个坚持”,树牢审批服务工作正确政绩观。王拥军表示,一是坚持注重实效树政绩。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群众之盼,确定5个重点课题,排查整改问题11个,涉及整改措施33条,出台了一批政策制度,解决了一批办事难题。比如,针对群众办事跑大厅问题,在全市55个住宅小区创新成立政务服务“红色物业帮办点”,打造“红色物业+线上平台+政邮合作”三位一体的帮办服务体系,群众不出园区、小区即可办事。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树政绩。大力推进“跨域办”,牵头搭建国内首个“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目前已与400余个地区签订通办协议,全省最多。建成国内首个地级市国际政务服务专区,公安、海关、外事等12个部门48项涉外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办理。三是坚持改革提质树政绩。咬定“用2至3年把德州打造成全国政务服务最优城市”目标不放松,在去年九成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对标达到全国最优的基础上,对剩余152个事项持续攻坚。同时,全面启动县级事项对标对表,确保全市政务服务效能“一盘棋”提升。
  王拥军表示,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将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保持赶考的心态、追赶的劲头,进一步对标国家、省市最新要求和国内国际先进做法,紧盯目标任务“冲刺干”,围绕群众关切“务实干”,聚焦短板差距“加压干”,奋发有为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审批服务力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