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难忘的拔草岁月

孩子们体验拔草。记者邹斌摄


  

□李宽云
  可以这样说,德州一带的老人们,只要是在农村长大的,都有过难忘的拔草经历。那个时候过日子全靠勤劳,大人抽空拔草,小孩子干不了别的活儿,就没完没了地拔草:从莺飞草长到北雁南飞,早晨上学前、下午放学后,甚至中午都要去拔草。因为这是生活的需要。
  当地人拔草,不分野草和野菜,但根据传承的经验,知道哪些能直接生吃,如:“瓜蒌”的果心,“嘟噜酸”的嫩叶,白茅根和它的幼芽“姑姑笛”。还有些能间接生吃,如:“曲曲菜”可以蘸酱吃,“灰菜”的嫩尖和俗称“马扎子菜”的马齿苋可以凉拌。有些可以做菜馅,如:荠菜、扫帚菜、面条菜等。在生活难以温饱的年代,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一种难得的补充;遭遇水旱灾荒,缺粮断顿,这些东西就成了救命之物,经常率先被吃光。
  多年以来,草一直是牲畜和家禽的主要饲料。牛马驴骡和羊这些食草动物,喜欢吃粗梗耐嚼的青草,人们就挑选着喂它们“万根草(又称“白茅根”)”“莠子(又称“狗尾巴草”)”“节节草”,还有一种好吃又长膘的“芦草渣”。猪和鸡鸭鹅这些杂食动物,则喜欢吃水嫩的青草,如前边提到的“曲曲菜”“马扎子菜”和“水白草”“花包袱”“面根儿”等;还有一种“扎扎子菜”,叶片上有芒刺,触碰有刺痛感,当地人常把这个草名送给爱咋呼、好惹事的妇女当外号。
  过去的农民土里刨食,挣现钱的门路不多,而拔草就是其中之一。拔草喂大了牲畜家禽可以卖钱。在集体时期,草能换工分,能卖给公社兽医站。更重要的是,有些野草就是药材,如:俗称“婆婆丁”的蒲公英,俗称“猪耳朵”的车前子,还有“苦菜”及前边提到的“白茅根”和“马扎子菜”,药用价值都很高,既可以采来治病,又可以晒干卖钱。
  野草的生命力很强,它不仅长在路旁野坡,更容易在浇水施肥的田间地头疯长。很多农作物从种到收,需要耪地七到九遍,一为除草二为松土保墒;而在田间地头拔草,这两个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另外,畜禽能产生大量的优质肥料,还有它们不太喜欢吃的灰菜、蒿子、墩子草、带有腥味的水草以及它们吃剩下的草根,都可以用来积肥。这样就实现了草养畜禽、畜禽积肥、肥旺庄稼的良性循环。
  说到野草的广泛用途,离不开农民的慧眼挖掘。有一种富含汁液的“碱篷棵”,平时羊不愿闻、猪不愿吃,积肥都被嫌弃,但用它来揉搓土炕的炕面,就如同刷了一层绿漆,又光滑又结实。还有一种“苍子棵”,也是畜禽都不爱的主,它结的“苍耳”长满刺芒,粘在衣服、头发上就像狗皮膏药。就这种招人烦的草籽,竟被发现是治疗鼻炎的良药。更令人称奇的是,“蒺藜”在常人眼里有百害而无一利,传说它是宋朝奸臣庞文变的,刺中带毒,扎人很疼,所以人见人骂。当地劝人行善常会这样说:“种下蒺藜就扎脚。”但就是这样一种让人憎恨的东西,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其实在拔草的人看来,蒺藜无所谓好坏,全在选择:想收药材就让它长大;不想收就趁早拔掉,它的幼秧猪羊可都爱吃呢。
  经历过拔草岁月的人们,少儿时期就体验过“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忍受过嗓子冒烟的干渴,还曾多次轻伤不下“火线”。那时候,谁的手指没被自己的镰刀误伤过?一个哭叫的也没有,都学着大人的样子,淡定地揪几片“尖尖头”的叶子,嚼几口往伤口上一糊,草叶一裹,继续拔草。如今回首这些往事,难免有苦涩的味道,但更多的是自豪,因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曾经有一群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挑起生活的担子奋力前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的拔草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