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市卫健委广泛开展研学、讲学、互学活动,搭建共创、共享、共赢交流平台——
凝心聚智 打造卫生健康“学术之城”

德州市东部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市医学会第六届骨科学专委会学术交流暨脊柱畸形齐鲁行(德州站)


泰山学者王锡明(左前)工作站落户德州市立医院


“经络叩击疗法”非遗传承人董芝言授课现场


市卫健委组织市级专家到社区为百姓义诊


国际中医游学团到德州市中医院开展学术交流


  

□本报记者 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 李继伟
  日前,我市举行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活动,并为呼吸专科、内分泌专科、神经外科等14个专科联盟授牌。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浓厚的学术氛围持续提升疾病诊治能力,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区域“健康服务链”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今年以来,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坚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聚力打造卫生健康“学术之城”,广泛开展研学、讲学、互学活动,搭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技术共创、共享、共赢交流平台,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激发创新创优动力,赋能区域医疗高地和现代化强市建设。
引才育才留才 拓宽发展空间
  “学术之城”,要有学术之人。面对卫生健康人才容易被周边大城市虹吸的现状,德州广辟渠道、优化政策,努力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引才、育才、留才。
  “接过守护生命的接力棒,我要坚守为人民健康奋斗终身的决心与信念,精于医道、勤于修身,一往无前践行医者使命和担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急诊科青年医师夏天在入职仪式上自豪地说。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执业医师18993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不辱使命,共同在“大医精诚”的道路上铸就新功。
  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和希望。近年来,我市通过多项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卫生健康人才,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帮包工作机制,形成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个别引进与团队引进相结合、项目引进与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广辟渠道引进人才。实施“卫生英才”工程、中青年医学专家培养计划等育才工程,重点学科创建带动,与名院名校合作打造教、学、研共同体,一系列育才措施为全市医护队伍成长施足了肥料。
  优化政策才能留住人才。市卫健委“量体裁衣”搭建平台,围绕人才做规划、组团队、购设备、建学科,全面保证人才落地效率和转化效果;优化激励政策,对引进培养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标准、享受待遇、考核管理进行明确,提高政策吸引力,全力解决后顾之忧;把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列入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范围,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共建医联体、专科联盟、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持续引进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先后与40余家京津冀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确定来德建立专家工作室70个,合作成果达149项。此外,落实全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开展“名校直通车”“百企校园行”“青鸟计划·医职等你”等活动,加大了人才招引力度。
创新创效创优 学术氛围浓厚
  “学术之城”,要有学术之态。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加上浓厚的卫生健康学术氛围,才能激发出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创新、创效、创优的动力。自今年起,全市聚力打造卫生健康“学术之城”,广泛开展研学、讲学、互学活动,搭建共创、共享、共赢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整体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卫健委主管的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涵盖各重点专业,是卫生健康“学术之城”建设推动的主力军,通过卫生健康“学术之城”建设带动,各行业学会(协会)服务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联系协调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致力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
  8月13日,山大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召开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培训会,千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会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教授凌锋等8位国内知名专家授课,解读发展要点、分享建设经验、传递干事创业智慧,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了科学思路和宝贵经验。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学术交流、培训活动388场次,通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培训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分享、探讨、研究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主动学习、勇于攀登的动力,创新创优、博采众长,引领专业整体提升。
  在388场次学术交流培训中,有131场次邀请省级以上专家来我市讲学、授课和交流,加强了我市医疗机构、人才与高层次医疗机构、专家人才的交流互动,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合作机会,宣传推荐了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平台和人才培养政策,助力全市医疗卫生人才提质增量,带动我市医疗卫生人才学一流、创一流。
动力能力魄力 擎起医疗高地
  “学术之城”,要以学术为民。德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化改革,强化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市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成为获得激励表彰的10个地级市之一。
  政府办医是第一要义,市卫健委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办医责任、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上精准发力。突出改革创新第一动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精准发力,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破解医院“发展难”,以基层医疗夯基固本行动破解基层“发展难”,社区医院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建成7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7个基层特色专科,高标准建设343家中心村卫生室;以“药价保”协同改革破解群众“看病贵”,开展“医保惠民五个鼓励”行动,已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3400余万元;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破解群众“就医难”,累计完成三级会诊6万余例,为群众节约看病拍片费用1300多万元。
  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聚焦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提升服务水平上精准发力。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先后与京津沪鲁11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癌症“六大中心”建设县市区全覆盖,10个专科获评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于全省第一。全市建成医共体19个,覆盖全市12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71%,居全省首位。全市193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智慧门诊,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中医日间病房稳步推进,已有81家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实现医保支持中医药政策新突破。
  “深化医改的最终目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党和政府得民心。我们将继续营造争先进位的学术氛围,高标准推进医师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研究工作,树牢、擦亮卫生健康‘学术之城’品牌,为区域医疗高地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凝心聚智 打造卫生健康“学术之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市卫健委专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