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运河岸边,“北厂”又回来了
  

□本报记者邓静 本报通讯员张双双
  德城区二屯镇北厂社区紧靠大运河,这里的老一辈人习惯称自己为“北厂人”。每当看到“北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牌子,社区居民脸上便不由流露出喜悦之情,他们说:“‘根儿’留住了,心里踏实多了。”
  今年5月,社区通过法定程序,将名称从“舜昕苑”改回“北厂”,成为我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官方备案改回老地名的社区。
  “先有北厂街,再有德州城。”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表示。北厂曾是京杭大运河四大漕运粮仓之一,有近900年的历史,给德州农业文明注入了“商符号”,也见证了大运河的交通航运史。恢复保留“北厂”地名,不仅是留住乡愁,更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北厂”由多个自然村落组成,起初包括东街、小东街、北街、西街、南街5个自然村,后逐渐演化为东北街、西南街、后园3个自然村。2009年,3个自然村合并建设社区。彼时,德州的城市建设不断加速,四处都是高耸的居民楼,不少小区和街道都取了“都市味儿”十足的名字,新成立的社区取名为“舜昕苑”。
  王德胜介绍,1935年《德县志》详细记录的城厢区10镇85条街道名称中,如今仅剩下马市街、柴市街、太平街、南营街等不足10个老地名仍在使用。“85条老街道名几乎都与大运河有关,改名后,沉淀在老地名中的地理特征等也随之消失。”王德胜说。
  近两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始建设,“北厂漕仓遗址片区”成为大运河德州段“一廊六片”规划之一,恢复“北厂”文化符号成为现实需要。今年3月,市政协文史委、德城区文旅局、二屯镇政府及社区有关负责人多次沟通,并与居民反复协商后,以镇政府名义向民政部门递交改名申请。经过公示等程序,最终将社区更名为“北厂社区”。
  第一时间听闻更名的消息后,82岁的社区居民郑明利喜出望外。郑明利出身木匠世家,他说:“郑家的木工活儿、张家的铁艺在北厂有响当当的名号,北厂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故事。虽然木匠手艺传不下去了,但北厂的名字绝不能丢了。”
  老地名回来了,北厂社区东北街村党支部书记郑月文有了新想法:“前些年,我们建了一个北厂漕仓运河文化馆,接下来想借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把村里的文旅产业发展起来,用好‘北厂’这块金字招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运河岸边,“北厂”又回来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