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形成可复制、可移植、可推广的“吨半粮”创建“德州模式”——
市农科院:科技支撑粮食产能提升

市农科院“吨半粮”自建田测产现场会


市农科院班子成员到市农科院吕庄综合试验基地调研


  记者宋延涛通讯员刘佰霖王继鹏
  金风送爽、秋意盎然,行走在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的田间地头,一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玉米。一棵棵玉米,叶片墨绿、秸秆挺拔、棒槌饱满。累累硕果里面饱含着农业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
  今年6月12日至14日,由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组成的“粮王大赛”测产专家组,对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设在临邑县翟家镇和武城县武城镇的“三田合一”示范基地进行小麦实打验收,亩产再次远超“吨半粮”创建小麦季目标产量。高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市农科院的科技支撑和悉心服务。
  市农科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立足资深专家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以合作补短板,以创新促发展,紧紧服务全市“吨半粮”建设和食品名市战略,为德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2006年以来连续17年保持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讲政治、促产能
  坚定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聊城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所谓“吨半粮”,即一年两季粮食亩产合计达到1500公斤以上,其中小麦亩产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850公斤以上。按照规划,德州将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自高产创建工作开启以来,市农科院作为全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紧跟国家战略,把坚定抗牢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服务“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全面、系统服务全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大局,市农科院第一时间成立了“吨半粮”高产攻关指挥部,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指挥长,同时成立玉米、小麦、大豆、植保、土肥5个技术小组,相关领域技术骨干为小组成员。指挥部协调整合全院科技力量,优化集成技术,推广先进成果,统筹划拨专项资金,围绕德州市“吨半粮”创建产能目标,深挖粮食增产潜能,将市农科院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着力解决制约粮食产能提升的障碍因素,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
  经过各级共同努力,2022年,德州市粮食总产76.85亿公斤。出现了多个小麦亩产超过800公斤地块,最高达到839.2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且超过50%的创建面积实现目标,“吨半粮”创建实现“开门红”。今年,市农科院在总结高产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科研要素支撑,助力德州继续书写“丰收宣言”。
  打好“组合拳”
  技术、标准、人才多管齐下
  “吨半粮”只有三个字,但其成绩的取得却没有那么简单。结合高产模式的探索、人才团队的支撑和科技推广与服务,市农科院总结出了一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粮食高产创建“宝典”。
  从“三块田”到“三田合一”“四科联合”来引领。助力全市“吨半粮”产能创建,首先要探索生产能力建设典范。市农科院结合自身优势和生产实际,按照“技术模式示范田(即自建田)出方案、科政科企联建田创典型、县(市、区)指导田搞服务”的工作思路打造“三块田”。2022年,市农科院与临邑县翟家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联建田”小麦亩产达839.2公斤、玉米亩产1031.2公斤,刷新德州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纪录。今年,市农科院进一步与新型经营主体共同打造了“三田合一”示范基地,既是农科院的技术试验田,也是模式示范田,更是农户的样板田。根据多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攻关的创建经验,总结集成了冬小麦“四个一”丰产栽培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小麦全程种植方案打下基础。此外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市农科院专家以“抓住关键农时和管好关键农事”为指引,确保技术指导和农技农艺措施执行“双到位”,为粮食丰收贡献了“德农科”力量。
  结合实践摸索和系统规划,市农科院创新打造了“四科联合”范式,即“科科联合、科政联合、科企联合、科场联合”。通过发挥省小麦、玉米、大豆三大产业技术体系作用,聚集国家、省行业专家力量,与县市区政府开展广泛合作,和企业探索合作共赢,指导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目前已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吨半粮”全方位创建格局,为全市夺取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家、团队齐上阵,人才支撑是根本。正所谓“孤掌难鸣”,市农科院在“吨半粮”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和省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玉米产业服务团等平台、项目作用。同时在临邑县翟家镇等地探讨创建专家工作室,尝试科技服务新路子,确保相关专家驻点服务,从种到收全程常态化指导。这种和农户“打成一片”的新作派,不仅便于双方加深了解、知根知底,更是让“大专家、大团队”的技术和服务融入农业生产一线。
  为了真正做到打通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农科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去年播种时期和今年初的低温冻害对小麦高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围绕冻害造成小麦苗较弱的情况,今年一开春,市农科院就亮出了“德科为农”大旗,联系各级相关专家奔赴我市各县市区开展科技促春管活动,为农户答疑解惑并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等科技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科技壮苗促春管专项行动”30余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次,服务农民2000余人。此外,市农科院积极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与种业中心、鲁研公司等开展了“助力吨半粮小麦专家德州行”活动。邀请国家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作科所李升东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樊庆琦研究员等,到夏津、平原、临邑等地查看小麦受冻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5月份,市农科院又启动了“农业科技服务周”活动,成立“科技服务队”,制定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计划表。共开展技术培训会8次,现场技术指导10余次,网络现场直播1次,三农德州微信视频号录制发布专题指导视频7次,派出农技人员70余人次,培训人员630余人次。这些专项行动的实施,正是推广科学种粮模式,保障丰产增收的重要举措。
  建标准、成体系,凝练“吨半粮”创建“德州模式”。
  单纯追求高产纪录不是终点,形成可复制、可移植、可推广的“吨半粮”创建“德州模式”才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关键。为此,市农科院联合德州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立足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实践经验和成效做法,按照“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三步走的思路开展了“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标准化工作。目前,起草的《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于今年4月发布实施;起草的《小麦玉米周年产能实施规范系列标准》获山东省地方标准立项支持。
  6月1日,市农科院等4家单位为推动“吨半粮”产能创建“六大工程”有效实施,进一步挖掘大面积“吨半粮”核心区粮食生产潜能,提升科技对“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广泛征集、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遴选了“吨半粮”创建主导作物品种34个、主推技术10项、重点农业机械36个机型,并面向“吨半粮”核心区推介发布。这些工作为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指南和技术依据,对于提单产稳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实效看得见
  重任千钧再出发
  在市农科院专家悉心指导下,今年,市农科院设在临邑县翟家镇、武城县武城镇等地的3处“三田合一”示范基地,大面积亩产均超过了650公斤的“吨半粮”小麦季目标。
  在全面推进“吨半粮”产能创建以来,市农科院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走在前,冬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双镇压、种肥混播,夏玉米苗带清茬、水肥一体化等山东省主推技术得到了充分落地示范,起到了显著的科技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农技、农艺、农机三结合,“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8%,综合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0.5%,病虫害防治成效明显,真正打造了绿色高效“吨半粮”产能创建生产典范。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端牢中国饭碗,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市农科院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的工作重心,从四个方面发力,踏实践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任务。一是强化重点工作统筹。把全院的工作重心继续向“吨半粮”产能创建工作倾斜,主动调整学科和团队建设,使之更符合德州农业发展要求,做到院里有规划、团队有目标、人人有任务;二是加强自有品种选育。系统总结梳理“吨半粮”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提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展“贴地气”的品种选育,让全国吃上德州粮,让德州用上“本地种”。三是继续加强科研攻关。粮食高产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市农科院将继续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全市唯一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作用,持续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吨半粮”创建再创新佳绩。四是优化“三田合一”模式建设。持续推进“四科联合”,与优势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协同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集成示范、产业发展预测与政策研究、田间课堂、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开展合作,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产品、新模式在“吨半粮”核心区的大面积示范应用。
  下一步,市农科院将以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导向,以出新优良品种、出高质量文章、出原创性产品、出革新性技术为目标,坚持开展应用目标明确的基础长期研究工作,凝练高产创建“德州模式”,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市农科院:科技支撑粮食产能提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