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胜利希望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李新艳
筑课程“生命场”营造教育“幸福场”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任诗洋
  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有系统思维面向未来。如何做才能营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灵动空间,从而散发出无限的生命气息?夏津胜利希望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李新艳认为,以生态的视野重构学校教育价值,重构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课程。
  重构生态课程“生命场”。一直以来,夏津胜利希望小学以创建“希望教育”为追求目标,以“爱·卓越”希望文化为核心,秉承“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紧紧围绕“1241工程”,用大课程观统领“两翼”——希望德育、希望课堂。构建希望德育课程、希望学科课程和希望特色课程,即“一心两翼三课程”。
  希望德育课程,将零散的德育内容系统化,并整合学校及社会资源,构建起以养成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学校课程。以道法、环境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课程,进而拓展三类课程:修身课程,活动课程,研学、开学、毕业等体验性课程。希望学科课程,将国家学科课程通过调整顺序、拓展、补充、整合等方式校本化,重构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校课程,如大单元阅读、阅读诵读、阅读绘画等。希望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如生命课程体系、武术课程、篮球课程体系等。
  构建生态课堂“势能场”。学校探索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创设以生为本的课堂,追求“自主、合作、润泽、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任务群驱动下的“学习单元”课堂变革模式。课堂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教学关系从教学走向助学,教学方式从“座”中学走向“做”中学。同时,课堂实施组织化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多元的互动,形成良性的课堂生态文化。
  优化生态校园“文化场”。学校创建“希望文化”,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希望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创设人文生态的校园环境文化,美化校园;重视班级环境文化,倡导自主合作美化教室,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创设以人化文的管理文化,即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安全、管理等。最终,文化建设指向的是文化强校、文化育人的生态发展之美的“文化场”。
  在李新艳看来,一个个独立的人从立足社会到走向成熟所需要的素养,决不是简单的条块状“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素养,必定指向一个完整“人”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她认为,应该用“课程”重新定义学校,是当前应该继续完善的问题。只要站得高一点,想得多一点,做得实一点,通过这“一点点”汇集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劲力,必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共同营造“幸福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筑课程“生命场”营造教育“幸福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