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城区教科研中心——
创新教研模式 提升县域教育质量

东区办学共同体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陵城区进修附小开展教研活动


陵城区第七中学“丝之韵”音乐社团


王架小学李艳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陵城区召开小学学科成长共同体工作推进会议



  

□本报记者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 李风
  近年来,陵城区教科研中心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将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不断创新,通过构建和实施县域教研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研特色。
以城乡均衡为导向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
  随着陵城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实现,“优质均衡”成为当前的新要求。
  教师队伍水平一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陵城区立足实际,以强校带弱校,按照强弱联合及位置就近原则,成立了11个区域教研共同体,其中小学6个,初中5个。各区域教研活动由区域内各单位轮流主持,每次活动确定一个学区(学校)为召集单位,具体负责本次活动,并与各单位共同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保证教研活动务实高效地展开。
  各共同体积极开展活动,内容十分广泛,管理方面有校长论坛、教师演讲等,教学方面有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方式,每年举办活动100余次。在实践中,以协同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该模式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建立组织机构、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制度、开展教研活动、考核评价、成果推广六个阶段。其中,以考核评价为抓手,每个学年末,教科研中心对区域教研工作进行评估,把评估结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成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2023年,陵城区持续扩点增面,将8处初中划分为东片、西片两大办学共同体,探索联盟式共同体办学模式。通过名校牵头、教研一体等方式,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带动了陵城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教研水平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并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宋家镇学区多次参与联片教研,成效显著,在2021年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中,在全区排名提升了5个名次。
以内涵提升为目标 构建学科基地教研模式
  学科基地是基于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以学校学科组为依托,由教研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
  陵城区教科研中心打造的学科基地教研模式由确立学科基地学校、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汇报评价、成果推广五个阶段组成。在每个学段的每个学科打造1到2处基地,学校教师是研究主体,区教科研中心提供专业服务,由教研员和教研组长共同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等活动。这既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也可弥补教科研中心自上而下教研的不足,为陵城区教科研中心职能的发挥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过程,是教研员和教师团队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改进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基于教学改进实践的体验、感悟,帮助教师建构起新的学科课程育人的理解,找到新的策略。
  2021年,陵城区将教研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申报了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时代县域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并顺利立项,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任务、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相关项目的教研模式,努力使实践向理论转化,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在推进区域教研在改革中的“领头雁”作用,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包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命题培训等,丰富了教研形式,推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教研实效,深化了教研内涵。
  学科基地教研模式自2018年起启动,目前共计开展初中数学学生计算题专项成果展示、初中地理学生知识竞赛等活动200余次。
以同伴互助为手段 构建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
  以“同伴互助”为手段的学科成长共同体,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构成,为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了平台,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的一般程序,包括组建教研团队、明确教研主题与任务、制定教研计划、开展团队教研活动、评估与调整五个阶段,是大多数学科教研开展的逻辑步骤。“共同”的内涵包括:共同的意愿——成长;共同的方式——学习;共同的目标——发展。
  根据学校推荐、全区选拔的原则,组建了各学科成长共同体,每学科8至10人。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教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让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同面对教研中的问题,在合作中共生,进而推动全区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等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提供支持。
  学习共同体属于内部“建构”,更有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合作文化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文化有助于形成合作型的教研文化,这是学习共同体得以良好运行的精神支持。
  学科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备战2022年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时,组织学科成长共同体成员为选手进行了多轮磨课,群策群力。最终,陵城区获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7名,有6人被推荐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与以往相比取得重大突破。初中地理教师章梦娇、初中体育教师张雷取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全区地理和体育学科的首个省二等奖。
  名师培养方面也有所突破,在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中,经过市级推荐,省级评选,陵城区进修附属小学教师孙淑兰、陵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薛儒冰、陵城区滋镇学区教师王志芳成功入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新教研模式 提升县域教育质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