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数字“点亮”美好生活

齐河就业一件事大数据平台及时公布招工信息(资料图)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李广云
  日前,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强化数字服务创新,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打造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如今在德州,城市越来越“聪明”,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的便捷、幸福。这背后,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力推进,是数字“算力”提升了城市“脑力”。
筑牢“数字底座”提升城市“算力”
  8月30日,在德州市一体化指挥平台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显示屏切入“生态环境”场景。这是一张密实的数据网,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监测预警数据实时显现,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动态信息、固定污染源企业信息、执法执纪督办记录等数据一览无余。
  据介绍,“生态环境”场景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状态实时掌握、污染源企业动态信息实时监测、执法监管全程追溯,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可及时进行污染预警和源头排查。
  城市为何变得更“智慧”?据了解,我市累计汇聚数据52亿条,开放了19个领域10.8亿条数据资源。依托城市大脑建设,以业务部门为主体,业务需求为牵引,建设了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场景。
  基于融合、畅通的数据资源池,“算力”不断提升。目前,数据应用涉及4个领域,分别是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数字化方式得以高效解决。
数据协同联动治理变“智理”
  去年,我市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唯一“道交纠纷一体化深化改革试点”。
  德州道交纠纷一体化平台接入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已共享医疗卫生部门的门诊信息、住院信息、检查报告等相关数据2943万余条,实现交警等11个部门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在全国首家实现“一体化平台”与受伤人员医疗信息、车损鉴定信息共享。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可一站通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0年11月,德州城市“智慧中枢”——城市大脑上线试运行,搭建起共性能力支撑平台,城市大脑调动数据“思考”,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政府。以城市大脑为依托,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城市治理数字化新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治理成效提高、政务运行效能增强。
  高频民生事项“掌上办”。借助“鲁通码”市级平台“一码亮多证”,群众在手机上可实现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一码办事”。“爱山东”德州分厅已上线服务事项2244项,注册率突破75%。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汇聚电子证照258类1156万条,今年打造第一批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场景3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健康证数字化管理和交通运输电子证照跨省互认。
  治理变“智理”。“我们在全市织起一张监管网,定期筛查取用水情况,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关联等方法第一时间锁定涉非法取用水行为,从而实现快速精准打击。”市水政监察支队执法二大队队长张洪亮介绍。
  据悉,水资源管理“一张网”,整合行政审批、税务、供水公司等10多个单位的数据,通过比对、分析、筛查,锁定非法取用水主体。改变了以往执法人员时常到企业的运动式检查,既实现了精准监管,也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
智慧化“微治理”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8月24日,在宁津县宁城街道朝阳社区居民杨秀英家中,工作人员正在为其评残,并根据居住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我常年卧床,出行不便,通过上门评残小程序申请了上门评残服务,结果第二天工作人员就来了,还给配备了一张康复床。”杨秀英说。
  评残小程序是宁津县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借助网络平台,优化评残流程。
  如何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利用城市大脑资源,融合基础业务系统,我市搭建数智社区开放服务平台,开展“数字红利惠社区”行动。依托城市大脑推出惠民场景,上下协同发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键点餐、紧急呼叫、生命体征监测……在德城区岔河小区,独居老年人借助智能手环,实现了智慧守护。手环连接智慧社区平台、监护人手机端、社区配餐中心,一旦出现异常状况或收到求助信息,监护人和社区管理人员可立刻上门查看。
  电动车进电梯是共性监管难题,在我市部分智慧社区,已得到有效解决。当电动车进入电梯时,电梯内安装的“防电动车上楼梯控系统”会自动识别违规电动车,并发出语音警报,警告电动车驾驶人驶离电梯。这期间电梯不关门、不启动。
  聚焦“群众看病流程繁琐、医保报销多次跑腿”问题,市大数据局协同市医保局、市卫健委等单位,打造“舒心就医”场景。患者在手机端签订服务协议,系统根据个人信用给予一定的初始授信额度,患者可以使用信用额度就诊、取药、检查、治疗,平均就诊时长由3.5小时缩短到45分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数字“点亮”美好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