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阵地集群化 服务体系化

志愿服务站遍布街头


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


  

□文/图本报记者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刘蔷薇
  “红马甲”挥舞着小红旗,站在街头劝导市民不闯红灯、文明出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美德主题公园里朗诵着座椅上的美德标语;老姐妹们唠着嗑儿赶着去家门口的实践站里听医生志愿者讲养生课……8月的乐陵,清风微凉,处处弥漫着文明烟火气。
  近年来,乐陵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立足县域发展实情,从阵地集群化、服务体系化、项目动态孵化上发力,建成文明实践“集成综合体”,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标准覆盖”向“质效覆盖”提升,打造有热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之家”“志愿之城”。
创新组织建设 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
  近日,乐陵市顺达志愿服务队向市中街道环卫工人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关怀慰问物品,今年已经是该志愿服务队参与公益事业的第11个年头。
  顺达志愿服务队是乐陵市103个社会领域志愿服务队之一。自今年3月乐陵市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以后,队长张国升感觉找到了“娘家”。
  这份归属感来源于志愿服务联合会建立的“益起向未来”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对乐陵爱心人士、公益企业、商户以及志愿服务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摸底和深度研判建立资源库,103支社会公益志愿服务队与机关单位16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起“志愿服务共同体”,按照领域需求、重要节点,突出关键群体、整合发力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动态孵化“乐骑小哥·文明配送”“聚爱为小”“助力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等246个涵盖十大领域的“五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联合会的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实现了全域实践文明“众人拾柴”的大格局。
资源盘活融通 构建群众身边“服务圈”
  “家里灯泡坏了,手上没有合适的工具,幸亏咱楼梯间有共享工具箱,不出楼门就把事解决了!”说起单元楼道里打造的“乐好邻·文明楼道”,市中街道湖畔花园小区的赵建华十分满意。
  今年以来,乐陵市在城市社区居民小区打造了120处“乐好邻·文明楼道”,着力实施楼道文明氛围提升、志愿服务点设置、友亲睦邻活动“三大行动”,小小楼道“最小单元”成为文明创建的主阵地。
  现在的楼道里不仅遍布文明标语赏心悦目,“好邻共享柜”“共享邻空间”“包裹寄存点”里的便民工具、药品、书籍等实实在在的功能为住户提供了方便。
  “用了来拿,多了就拿出来分享,你来我往,街坊邻居感情好得像一家人一样!”赵建华说。
  文明楼道景美人和是乐陵市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圈”的一环。乐陵市对歇脚亭、停车驿站、公园广场等阵地资源与非遗、文化资源进行盘活融通,着力打造了35处“五为”志愿服务“聚”乐部、510处文明实践“和乐小亭”、32处非遗文化“特色工作室”,与现有的1中心57基地155处文明实践所站、1040处实践点交叉辐射出阵地举步即至、服务出门就有的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圈”。
就地转化培育 打造功能完备“体系圈”
  “我家的两个孩子喜欢在社区实践站看电影、参加小主播公益培训等活动,我就在这里当志愿者给老人们帮办代办,这种爱心循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今年5月,在市中街道安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住户张文静由“宝妈”变成了实践站“枣约15”志愿服务岗的一名帮办代办志愿者。经过在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培训,张文静干劲儿十足,短短2个月的时间,有效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20个小时,通过志愿服务云平台兑换了0.5公斤枣花蜜,东西虽然常见,但是认同感和荣誉感让张文静感觉很暖心。
  覆盖从志愿服务到招募、培训,从孵化项目到激励嘉许全环节的“志愿五环”模式,让市中街道安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去年以来共孵化“周末七彩课堂”“红剧院”“枣约15”等明星志愿服务项目13个,转化志愿者37名。
  在乐陵,“志愿五环”已覆盖155处文明实践所站,在各个站点建立美德信用积分超市、培训讲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并打造了暖心食堂“五为”志愿服务驿站、“文明四点半·爱心益站”等特色站点360处,实现志愿服务就地转化培育,让县域“熟人圈”“留守圈”变成了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文明实践良性生态圈。截至目前,乐陵共有注册志愿者15.4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达41万小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阵地集群化 服务体系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