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居民长护险提质扩面——
四千余失能人员享专业照护

  在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教半失能老人唱歌


医务人员为乐陵市市中街道失能老人上门服务


照护服务送上门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白聪聪
  据统计,目前德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16.3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0.7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长期护理保障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市全力争取,被列入全省首批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并将居民长护险试点作为2023年民生实事之一积极推动。如今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新增104家定点服务机构,推动医养深度融合
  7月31日一早,德城区长护险定点医护机构养老护理员赵晓红来到居民张书静家中,为他的母亲开展了擦浴、剪指甲、口腔护理等一系列护理项目。老人今年95岁,因患有脑梗导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员的到来为张书静分担了不少压力。
  “居家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剪指甲、擦浴等13项服务项目。”赵晓红有30年的护理经验,她说,“平时我们机构很注重理论学习、实操训练,提升服务水平。”
  “护工很细心、很专业。费用整体不高,我们承担30%,政府补贴70%,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张书静很满意。
  在德州,得益于居民长护险的推行,像张书静母亲这样享受定期专业照护的高龄失能老人越来越多。
  长护险也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参保人员可根据护理需求选择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3种形式,也可选择由长护基金补贴生活照料费或者增加护理频次。
  市医疗保障局长期护理保险管理科科长马慧介绍,为破解资金难题,我市建立起“医保统筹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按比例分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按照每人每年35元的标准筹集,统筹基金20元、个人缴费10元、财政补助5元。为稳妥启动试点工作,试点期间暂不需个人缴费,个人缴费部分也由统筹基金划拨。
  作为省级居民长护险试点城市,截至7月底,我市已有4200多名失能人员享受了长护险待遇,其中购买亲情照护费支出88.26万元,上门服务费支出51.16万元。全市新增104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家。
  “依托定点服务机构,快速聚集培养了大量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充分挖掘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潜力,促进了医养深度融合。通过精准帮扶,为失能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市医保局局长王进宝表示。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以标杆促提升
  “您好,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费用已打到您的账户了,请查收,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联系。”8月7日,禹城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发放,该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逐一打电话提醒,受到参保居民的一致好评。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禹城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了“禹馨长护”保障平台,建立起全市首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实施待遇申请“四步工作法”,制定了从申请受理到上门评估,从待遇给付到服务监督“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的服务新模式。该市14家基层卫生院、3家民营医院已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均建起了长护险专区和专业化护理团队。截至7月底,禹城市共有居家护理510人,机构护理55人,医疗专护18人。居家护理上门服务1100余人次。
  今年初,德州居民长护险试点启动,首批选择在德城、禹城、乐陵、临邑、齐河和庆云等6个县市区推行,以标杆促全面提升。
  各试点县市区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在齐河,全面打造“医、养、康、护”融合发展的“两院一体”长护服务模式。挂牌定点医护机构20家,构建了包含2个城区、13个乡镇共15个服务片区的全县长护服务网络,组建了由“医师+护士+乡医+护理员”构成的居家上门医护团队46支,享受居民长护险待遇人员达到800余人。齐河县安头乡小吴现屯村67岁的耿维英早年因脑梗卧床,出门看病很不方便,自从申请了居民长护险,安头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联合养老机构每月上门服务3次。如今,在医护团队专业护理下,他的身体状况稳定良好。
  乐陵市成立康养服务中心,组成医师、护士、护工医护团队,提供“医、养、护”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庆云县与省立第三医院康复护理院深度合作,长期护理保险专区失能人员入住率达到90%以上;德城区创新性建立“出院跟踪服务”和“门诊慢特病失能人员筛查”摸排机制,进行初步筛选评估,实现“应纳尽纳、应享尽享”;临邑县探索长护险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新路径,上线长期护理保险专属管理系统,设置定点医护机构和服务人员终端,开发智能监管小程序,实现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集约化、一体化监管。
全力推动,力求2025年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8月4日,市医保局联合市妇联招募居家护理员,推出446个岗位。报名审核通过后,将由各相关县市区妇联、医保局组织居家护理专业培训,并按照就近原则,安排服务对象。
  随着居民长护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护理需求骤然增加,护理服务供给面临资源总量不足、护理队伍建设滞后等短板,为此,市医保局联合相关部门、企业千方百计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把好事办好,市医保局坚持问题导向,每季度都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和群众代表进行现场观摩,看发展、谈感想、提建议。“居民长护险不仅能解决一些失能人员的居家护理难题,还切实帮他们解决了家庭负担。”在今年首次观摩时,市人大代表谢舒芳在与黄河涯镇王村店村失能人员家属交流后感慨道。在德城区康颐养老服务中心,走访享受长护险机构护理的失能老人后,市民代表弓艳春为政策点赞:“有了居民长护险,在这里享受机构护理政策的失能老人一个月能减少1000元左右的费用支出。”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市县两级自发外出考察学习,主动对接济南、青岛、泰安等省内居民长护险发展较为成熟的兄弟市,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吸收经验、学以致用。同时利用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形式,向四川成都、江苏南通等省外先进地区学习服务管理经验。
  “试点启动以来,市县两级共同发力,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人员摸排,持续优化经办服务,规范照护项目,提升护理质效,居民长护险已覆盖237万参保群众。”王进宝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提质扩面,让越来越多的失能居民享受到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力争2025年实现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千余失能人员享专业照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