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创新设立驻京“人才飞地”,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共享互通、跨区域协同创新——
京德人才协作“零距离”

▲我市在天衢新区重点建设的人才创新园,已推动部分项目落地。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臧杨杨
  前不久,2023年北京名校博士来德实习活动正式启动。我市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研究生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重要岗位开展实习实践,让名校学子广泛接触、了解德州,激励他们在德州创业就业。
  高铁拉近了北京与德州的距离,也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了便利。去年以来,为适应区域人才流动趋势和竞争形势,我市突出区位特点,按照“研发在北京、智造在德州”思路,设立驻京“人才飞地”,高标准打造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动跨区域、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走出一条京德两地人才共享、资源互通、产业互惠的“零距离”协作新路子。
  高站位谋划布局 打造战略融入“桥头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省级战略交汇点的德州,区域融入优势和人才虹吸挑战并存。
  怎样才能实现人才共享、协同合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志强说:“我们秉持融合共赢理念,坚持高位推动,将打造驻京‘人才飞地’作为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一招’。”
  专题会议研究、专班机制推进、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辩证分析德州短板不足和潜在优势,研究论证项目战略定位和功能设置,明确了面向京津、跨域协同、借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工作组,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从选址到注册运行全部工作;实行专项资金保障,三年扶持期分别列支2000万元、1500万元、1500
  万元,全力保障飞地筹划建设、日常运行等,确保最大限度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助力发展。
  4月12日,我市酝酿已久的“人才飞地”——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仪式上,中科院院士王玉鹏认为,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德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人才引进的有力举措,必将为协同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位于中关村的协同创新中心,紧邻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有利于就近吸纳人才智力资源。“中心的建设运营突出‘专业人干专业事’,由人才发展集团组建‘飞地公司’,选聘中关村创业大街副总经理王民为中心负责人,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架构。”德州人才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大文说。他们建立了绩效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能力与成效、经济社会效益产出、服务保障与体制机制运转效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人才飞地”进行年度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经费拨付重要依据,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高质量互联互通 打造协同创新“大舞台”
  6月11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主任李学恩团队的金刚线切割机设备项目落地德城区。在我市驻京“人才飞地”的组织对接下,项目仅用2个月便完成考察洽谈、注册选址和签约落地。类似的合作,在我市并不鲜见。 (下转A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京德人才协作“零距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