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炎炎夏日谨防疾病﹃找上门﹄

  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等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此时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易滋生、繁殖,因此夏日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日前,记者针对夏季4种常见、高发疾病,采访了我市各医疗机构的相关专家,并邀请他们给出预防和解决办法。
1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方: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琰
  炎热的夏天来临,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这天60岁的张先生外出回家后大汗淋漓,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不一会儿,他突然感觉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家人以为是中暑,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是急性心梗。因救治及时,张先生恢复了健康。
  德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丽萍指出,进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但因气温高,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促使血液集中于体表及四肢,导致心脏、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另外,人体出汗多,若不注意补充水分,血黏度增高。这时如果出现情绪激动、冷热刺激等诱因,就会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
  如何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杨丽萍给出三点建议。首先,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内可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空调多用除湿功能,室温不宜调得太低,一般以26℃左右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7℃,不宜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也不宜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其次,起居有常,保证睡眠。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即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等。老年人以打太极、散步等舒缓运动为主。夏季要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午餐半小时后午睡30分钟至1小时。第三,注意饮食调养,坚持“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身体脱水。
2 关键词:肠道疾病
预防方:讲卫生,管住嘴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李照起
  烧烤加冰镇啤酒是夏季亲朋好友聚餐的标配。最近连着几天,小王跟朋友吃饭,经常是吃烧烤、喝冰镇啤酒,谁知半夜肚子疼、腹泻,将自己折腾进了医院。
  “夏季肠道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德州市肛肠医院肛肠二科主任马爱文说,主要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或者便秘,严重的急性肠炎患者还会出现脱水、休克等。
  很多肠道疾病的多发与季节关系密切,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这段时间人体消耗大,抵抗力弱,肠道容易染病,湿热环境下肠道传染病也最容易传播。再就是与“冷”有关,一方面是过度摄入冷饮、冷食,另一方面是空调、风扇的过度使用。
  马爱文建议,预防肠道疾病,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手要洗净;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要加热至热透,因为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保持清淡饮食,冷饮、冷食摄入要有节制;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过低,尤其睡觉时避免腹部受凉。同时,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很多急性肠炎患者出现腹泻后马上服用止泻药,这是一个误区。”马爱文提醒,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病原体等。过早服用止泻药会把病邪关在体内,反而容易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急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多喝温开水,若腹泻严重或一段时间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关键词:中暑
预防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杜秋乐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当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部分人群还可能伴有体温升高,这就说明已经是先兆中暑了。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症状,被称为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昏倒、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这属于重度中暑,该类型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
  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健建议,预防中暑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是及时补充水分,少量频饮,每次100毫升为宜,剧烈运动或劳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喝冷饮;其次需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至15时左右,如果一定要外出,应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衣服、涂防晒霜、打伞遮阳等;三是饮食均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饮食不宜过分清淡,可适当吃鱼类、肉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四是忌贪凉,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空调温度应在26℃左右为宜。家中应备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
4 关键词:皮肤疾病
预防方: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本报记者邢仁宇本报通讯员牛漪
  夏季是皮肤暴露在外最多的季节,这个季节不仅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还会有很多蚊虫和病菌,因此成为皮肤病的高发季。“夏季常见皮肤病主要有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夏季皮炎以及感染性皮肤病等。”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孙华梅介绍。
  虫咬皮炎由蚊、毛虫、螨虫等昆虫叮咬引起,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性的丘疹、风团、红斑、水疱等。在野外,尤其是树林、杂草丛生地或潮湿处,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或涂抹防蚊虫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为缓解瘙痒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果无明显缓解,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注意切勿搔抓,避免皮肤破溃发生感染。
  日光性皮炎是皮肤裸露处被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裸露处出现鲜红色、边界清晰且伴有脱屑的弥漫性红斑。症状可逐渐消退,最后留有色素沉着。为了预防可在日常外出时尽量做好物理防晒,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使用防晒霜。如果感觉自己可能被晒伤,应立刻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多次,每次20分钟左右。若症状严重,可以涂抹激素类药膏或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夏季皮炎主要是持续高温闷热的环境引起,与湿度关系较大,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的丘疹、红斑,搔抓后留有血痂,有的留有色素沉着。多数患者天气一热就发病,天气凉爽后自动好转,一般多见于小腿前测,瘙痒感明显。预防夏季皮炎要保持环境通风散热和皮肤清洁干燥,外用药物可选择有清凉止痒功能的为主。
  感染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细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常见的真菌感染皮肤病有手癣、足癣、花斑癣,常因治疗不当,错误涂抹激素类药膏后导致加重。细菌感染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疖肿,防治这类皮肤病则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症状尽量去医院就诊。
  孙华梅建议,对于夏季常见皮肤病,平时要注意通风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凭自己经验盲目自行用药,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炎炎夏日谨防疾病﹃找上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