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环境——
“无烟,为成长护航”

  所有家庭成员不在家中任何室内区域吸烟


  家中没有烟具(如烟灰缸),室内环境张贴有禁止吸烟的提示


  所有家庭成员不敬烟、不劝烟,不以烟草制品当成礼物送人


  在门上和冰箱等醒目位置贴上“无烟家庭”标识,提醒家人及来访的客人遵守无烟家庭规定


  家中如有吸烟者,其他家庭成员应督促他/她戒烟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李敏刘聪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吸烟人数超过3亿,被动吸烟人数达7.4亿,15岁至24岁青少年吸烟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德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控烟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自觉树立控烟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终生远离烟草和电子烟。
青少年错把电子烟当时尚,误入“迷途”
  17岁的小林(化名)最近发现自己每次跑动后就喘得厉害,但自己运动能力一向很强。针对这一反常现象,他在同学的劝说下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小林的肺功能发现异常,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医生询问他是否接触过有害物质和气体,他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常年抽电子烟导致的。小林解释,起初他只是图新鲜,觉得电子烟不像传统卷烟那么呛,是甜甜的水果味,而且“吞云吐雾”的样子很酷,没想到竟然渐渐上瘾,一抽就是半年多。
  像小林一样,因尝试电子烟而上瘾的青少年并不少,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使用过电子烟、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分别较2019年上升了9.2个、3.5个和0.8个百分点。职高生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及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普高生和初中生。中学生在使用电子烟时,最常选择的口味是水果口味。
  “电子烟同样是烟,其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并不比传统卷烟少。”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尼古丁是一种对青少年大脑和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且有高度成瘾性。由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大脑仍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儿童青少年对烟草伤害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受到尼古丁影响,且上瘾后戒断更难,可能对大脑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后果,导致学习障碍和焦虑等,同时会对肺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影响肺部发育。
二手烟、三手烟对未成年人危害更甚
  二手烟是指由卷烟或其它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三手烟则是指吸烟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二手烟、三手烟亦称非自愿性吸烟,是一种被动吸烟方式,也是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
  市疾控中心专家称,二手烟、三手烟中同样含有数百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它们对未成年人危害更甚。未成年人的呼吸频率高,吸入的二手烟相对更多,并且他们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中,因此二手烟、三手烟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比成人大许多。而且未成年人吸烟多是因为“从众心理”,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长吸烟往往会引起孩子效仿。
  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吸烟的家长应该尽早行动起来,积极戒烟,给孩子们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同时,要多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正确宣泄负面情绪,并告诉孩子们吸烟并不能减轻痛苦,帮助他们走出挫折,驱散阴霾。
全社会齐努力 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健康观
  控烟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关卡前移,以无烟环境建设、戒烟服务体系建设、控烟宣传等为重点,动员全社会积极共同参与,多措并举构筑青少年控烟防护网,合力推进青少年控烟工作,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远离烟草、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鼓励学校及各医疗机构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慢阻肺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广泛宣传烟草烟雾危害,促进形成青少年无烟环境。积极开展控烟宣传进校园活动,科学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健康观,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倡导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各中小学校将烟草危害和二手烟危害等控烟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加强青少年对控烟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进而自觉树立控烟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控烟工作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多措并举构筑青少年控烟防护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烟,为成长护航”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