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群众自发做货郎到全县实施“商贸兴城”战略,发展成为年交易额超一百五十亿元的商贸资源集聚区——
“庆云货郎”向新而行

昆仑购物广场夜景


庆云小商品城开业现场(资料图)


  2022年,庆云电商网络零售额实现17.1亿元,位居德州各县(市)首位。 记者郭庆萍摄


  商贸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带动小商品加工等产业崛起,图为工人加工猫粮。 记者杨戈摄


中国庆云能源装备暨第十五届小商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尹晓燕 高玉梁 本报通讯员王凡存 马新磊 赵霞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5月18日,中国庆云能源装备暨第十五届小商品博览会开幕,广迎八方来客。大家齐聚金山国际海淘城广场,总投资14.88亿元的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省内外百余家企业展出的各式产品琳琅满目,现场热闹非凡。
  小商品博览会是庆云坚持“商贸兴城”发展战略的“代表作”。发端于“万名货郎闯关东”的庆云商贸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让庆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获得“中国商贸名城”的美誉。庆云人直面波谲云诡的市场挑战,敢闯敢试,市场不断升级嬗变,正向着成熟的现代商贸业转型升级。
  如今,庆云拥有金山国际海淘城、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16处,在建中庆国际智慧物流园等市场5处,年货物吞吐量180余万吨,年市场交易额超150亿元。已发展成为周边地区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商贸资源集聚区和商业要素聚合区,摘下了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示范市场等多个金字招牌。
穷则思变,“针头线脑”中闯出致富路——万名农民变货郎,跑遍20多个省区市
  5月10日一早,尚堂镇前王村村民王新顺便开着自家的厢式货车出发送货了,“客户电话告诉缺什么,在庆云批发市场上就能配好货,当天送达,非常方便。”43岁的王新顺经营小商品贸易多年,凭借积累的固定客源,收入颇为可观。像王新顺这样走街串巷送货上门的传统货郎,在今天的庆云已不多见,但却代表着这个群体曾经最普遍的经营模式。
  谈到货郎这个职业,王新顺总能想起儿时的一首民谣:收了秋,莫等待,推起小车下关外,赚了钱粮才回来。
  庆云地处渤海退海之地,地碱、水咸,旱涝风雹虫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出了名的贫困县。赶上雨水少的年份,种上麦子甚至连麦种都打不出来。就是这样的水土和环境才“逼”出了庆云第一代货郎。
  “从20世纪70年代起,父辈们农闲时便去东北做货郎。”王新顺说,那时候家里穷,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几个头脑灵活的村民便到河北泊头进些日用百货,辗转到东北贩卖。
  “针头线脑、打火石、橡皮筋,背上一帆布包货,一趟跑下来能挣个七八十元,当时村里生产队一年收成也不过几十元钱。”前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昌介绍,村民们瞅准了这挣钱的路子,亲带亲、村连村,越来越多的人跑起小百货生意。村里也支持,给外出的村民开介绍信,方便他们外出行走住宿。
  第一代货郎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步行或者搭乘顺路的马车外出跑生意,其中艰辛可想而知。“那时候交通不比现在方便,去泊头进了货,就得赶紧去车站赶火车,一路上人挤人,每次下车得把货先从车窗里扔出去,自己再赶紧往外挤。夏天热、冬天冷,出去这一趟别提有多辛苦。”王新顺20世纪90年代初,曾跟随父亲去卖过货,其中滋味历历在目。
  正是凭着吃苦耐劳、敢闯敢试,前王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不仅是前王村,当地短短几年时间就形成了以尚堂镇的小百货、中丁乡的科目章及金融器材、崔口镇的电阻器及体育器材等为代表的销售大军,所到之处不仅限于东北三省,而是遍及我国20多个省区市,从业人数达万余人,“万名货郎闯关东”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个体私营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货郎们不再满足于“走出去”,决定在本地建市场,把外面的人“请进来”。“最开始大家在村里摆摊卖货,天天像赶集一样热闹,很多外地人也慕名来买货。在县里支持下,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法周决定带领村民建市场。”作为市场成立的见证者,60岁的王希昌回忆道。没钱咋办?村里规划好地方,村民自己出资盖门市房,你家两间我家三间,大家热情高涨,县里出钱修了路和配套设施。
  1994年,前王村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这也是庆云县专业市场的雏形。“当时市场别提有多热闹,除了商铺门市,市场周边的道路全都摆满了摊位。”提起当时的场景,王希昌仍难掩兴奋,“市场成立不到2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200万元。”
因势利导,选准发展突破口——用好货郎“资源”,培强产业打造“中国商贸名城”
  前王村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建立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启示:市场兴百业兴,兴经济必须活流通,活流通必先建市场。作为工业基础薄弱、缺少支柱产业的欠发达县,发展商贸的路子能否走得通?1998年,庆云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神仙会”,先后40余次组团南下考察,最终确立了“商贸兴城、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建设专业批发市场。
  市场选址在靠近县城的范庵村。村民们给予了极大支持:“建小商品市场,政府没有钱,我们可以自己拿!”短短5天,群众就自发筹集资金800万元,规划建设的门店全部预售一空。前王村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也都转战新的市场。
  1998年7月26日,庆云小商品城市场开工:指挥部设在帆布棚,五加二、白加黑,抢工期、赶进度,条件虽艰苦但大家干劲儿十足。仅用150多天建成了7万平方米的小商品城市场,当年12月投入运营。开业第一天,营业额就达到了10余万元,后来逐天攀升,高峰时达到日营业额300多万元,到处都是一派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兴旺景象。
  今年53岁的孙立功经营日用百货已有20多年,是第一批进驻小商品城市场的商户,“有了专业市场,我们不再走南闯北卖货,游商变坐商,不仅周边泊头、无棣等地的商户,还有一些温州的客商也被吸引到庆云来做生意。”
  小商品城市场生意红火为“商贸兴城”战略开了个好头。商贸活,思路开。庆云将优化环境作为最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全国首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委员会和“经济110”;在全市率先办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外商办理项目开工手续从原来的3个月压减至20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推出招商项目引荐人终身奖励制度;先后清理收费941项,废除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110项,全县一年减少收费罚款2400余万元。“走进庆云门,就是庆云人;进了庆云县,事事都好办”叫响整个庆云县,得到了庆云人发自内心的认同。1999年底,德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在庆云召开,专门总结推广庆云优化经济环境、搞好市场建设的经验。
  随后几年,建材城、机车市场等专业市场相继开业运营,到2003年,市场总数增加至20处,占地面积拓展为140余万平方米,庆云专业市场呈现出大建设、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畅通物流配送、货物运输,2003年,县里开工建设了国际物流园一期,之后又建了二期,入驻了120余家物流商企,年货物吞吐量180余万吨,初步构筑起大流通、大批发的商贸格局。一年一度的“中国庆云小商品博览会”和“中国庆云宝艺服装节”成为广结客商和厂家的最大载体,加之推行“诚信立市”“宣传隆市”“文化兴市”等一系列举措,极大促进了庆云专业市场繁荣培育、做大做强。
  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从事运输、房地产、餐饮等三产服务行业的人员突破2万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占GDP比值达到42.8%,曾经“边小穷”的庆云县打赢了翻身仗。
  “商贸型城市建设扩大了庆云的知名度、影响力。到2010年底,已建成专业市场24处、国家AAAA级物流园区1处,从业人员1万余人,已发展成为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和货物分拨中心。”庆云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李洪光介绍,市场发展给当时的庆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中国商贸名城”“全国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等荣誉70余项。
转型升级,做活“商贸兴城”下半场文章——提境界拓眼界,货郎勇闯新业态新领域
  庆云专业市场数量虽多,但个头小、分布散、设施老,加上互联网购物的兴盛对传统经营业态的冲击,商贸业发展遭遇发展瓶颈,亟须转型升级。
  如何转?没有等出来的办法,敢闯敢试才有出路。2016年以来,特别是2022年以来,庆云县委、县政府作出打好“五大战役”的战略部署,除了将商贸物流转型升级作为其中重要一役攻坚外,围绕工业强县突破、城市扩容提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全面发力。
  聚焦市场、电商、会展、物流四大领域,专业市场向着涵盖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智慧云仓等业态的智慧商贸新城转型升级。先后建成金山国际海淘城、昆仑购物广场、智谷云联智慧产业综合体,今年,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运营,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建新拆旧、破立并举。建材城、酒水副食城等5处老旧市场相继完成拆迁,相关业户搬迁至新市场,资源整合、集聚发展态势凸显。孙立功紧跟县里市场发展的脚步,从小商品城市场转移“战场”,把店铺开到了金山国际海淘城,店面扩至200多平方米。他的儿子孙旭东在经营日用百货的基础上,引入了化妆品经营,在新的商贸领域继续打拼前行。
  商贸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在县里引导下,“庆云货郎”积极寻求新的经营业态、领域和路子。
  加油站成为“庆云货郎”聚集的新领域。在全国开办民营加油站约1.5万座,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约1500亿元。组建“中庆油”平台,引导加油站加盟,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市场共闯、品牌共创,推动本外地油商企业规模效益提升。规划“中庆油”小镇,建设能源配套产业园,融入人才培训、会展服务等功能,力争3至5年,实现庆云油品产业和平台建设达到“万座油站、百亿基金、千亿产值、千亿市值”的目标。
  商贸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庆云积极实施以贸促工、工贸联动战略,金融电子、体育器材、小商品加工等产业崛起,涌现出了以生产金融机具、LED显示屏、纸巾、洗车机、小五金等为主的海天电子、腾飞金融机具、胜港纸业、辉腾洗车机等大批骨干企业。
  段海云是商贸业向工业企业转型的代表。他1993年开始销售科目章及验钞机等金融机具,赚到了第一桶金。2013年,他在庆云先后开办了5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金融机具、电力设备、监控安防设备生产等。他说,正是得益于前期销售金融机具积累下的客户和资本,才有了今天的做大做强,近期还要将公司开到海南去。
  抢抓风口,闯荡电商新业态。庆云县百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是该县电商产业中的佼佼者,公司去年交易额达2亿元。他从销售金融机具起步,2010年,抢抓电商发展风口,和家人一起到北京开淘宝店,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王志强介绍,公司主要销售家居用品,2015年搬回了庆云,“是庆云优越的惠企政策吸引了我,不同于传统销售模式,由坐商变电商,现在‘老买卖’在线上就销向全国各地。”今年小商品博览会上,公司与徐园子乡政府签约,共建电商产业园。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货郎精神和基因,鼓舞庆云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2022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8387家、增长5.91%,增速居全市第1位;电商网络零售额实现17.1亿元,长期位居德州各县(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工业用电量增长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7.12%,3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成功获评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庆云将抢抓德州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打响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战役,大力推动市场提档升级,出台促消费惠民政策,举办露营节、消夏艺术节、小商品博览会等消费主题活动,汇聚起商气、人气、烟火气,全力塑造庆云商贸新起点。”庆云县委书记刘涛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庆云货郎”向新而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德报践行“四力”一线蹲点调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