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坚守职教初心,跻身全省“第一梯队”——
深化“三全育人”崇德尚能育才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学校崇德楼


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考察团参观访问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学生在数控综合实训车间进行车床实训操作


  

□本报记者王露 本报通讯员 何坤坤 刘勇
  今年1月4日,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标志着该校步入全省中职学校“第一梯队”。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原禹城市技工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学校有学生3500余人,拥有数字媒体、汽车制造与检测两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示范性专业、3个规范性专业。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坚守职教初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坚持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坚持全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坚持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全员育人,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智慧启迪
  5月12日,风和日丽,走在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南北两座高大雄伟的教学楼,整洁的校园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漫步在校园中,花卉的幽香、青草的芬芳迎面袭来。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营造整洁、舒适的校园,打造学生成长的花园。学校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每个班级每天早自习前为打扫卫生区时间,每周都安排有劳动课,学生会每天对班级卫生进行检查评比,为师生创造步步有景、处处育人的学习环境。
  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等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宣传大国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在室外绿地建设工业与机械主题展区,彰显学校工业文化氛围;建设民族共同体主题公园,开展“共育石榴籽”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民族团结、和谐共进教育。
  内涵丰富、人文关怀的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在各班教室后墙设置宣传栏,不限形式、不限材料,不限色彩,学生充分动手参与,使这个千姿百态的“活动园地”成为校园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楼梯台阶上写上“靠右行走,注意安全”的提示语,在每间教室都贴上了“提高个人素质,爱护公共财物”的警示牌。学校结合传统道德文化“孝敬、忠义”元素和现代企业文化“竞争、融合”理念,创新性地提出富有内涵、富有特色的口号和标语,例如:“时刻问自己,什么是就业;时刻看自己,准备好了吗?”等激励和鞭策每位学子;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在各实训基地、教学楼走廊张贴着知名企业的口号标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在政府引导下探索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优势,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思政课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探索建立协同育人制度,创新育人方式,调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
全程育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
  3月21日,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团员和学生联合会干部,前往禹城市辛店镇红色教育基地、治沙改碱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和劳动精神教育。通过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让同学们汲取红色营养,把红色精神和劳动精神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团员,我深受鼓舞和触动,对革命先辈由衷敬佩,也更加坚定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学生宋鑫淼说。
  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大思政”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建强“三全育人”队伍。作为“大思政”体系中一个环节,领导干部发挥表率育人作用,同时思政课教师理论育人、专业课教师职业育人、班主任融合育人、工勤人员服务育人,“三全育人”机制不断完善,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育人阵地前移。
  实施“目标领航”工程,发挥课程育人重要作用。今年年初,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思政教学团队入选德州市教科院“名师引航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校长张广涛负责、副校长庞占成主持,集合了全校思政课骨干教师,致力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教学活动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安全教育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班会“三课一会”,持续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安全、公民道德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实施量化考核,落实落细管理育人。5月12日早晨,2021级数媒2班的班主任刚到校,一条微信就发到了他手机上,在昨天的班级量化考核中他所带的班级“学风秩序”一项扣了6分,成为当天教学部中扣分最多的班级,这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排名。班级量化考核是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制定《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学生违纪处理管理办法》,学生会负责考核“学风秩序”“班风纪律”“公务卫生”等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蕴含育人要素,一改过去学生只是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使学生为成为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
  学校定期召开校领导干部联系班主任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广涛主持,通过座谈,深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倾听班主任的心声,共同探讨治校之道和育人思路。“通过参加座谈会,我明确了以后做学生工作的方向,教学思路开拓了、教育方法更多了。”2020级学前教育班班主任陈铮说。
全方位育人,开创多元成才途径
  2021级电商1班的尹芬康同学最近格外高兴,因为他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尹芬康来自禹城市辛寨镇建档立卡家庭,入学以来他一直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2021级电商2班的菅欣冉同学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因为销售业绩突出,被评为月“销售冠军”。菅欣冉所在的班是个三二连读的班级,见习、顶岗实习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还能参加各种类别的技能大赛。去年年底,菅欣冉获得全国数字商业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竞赛二等奖。
  “升学有基础,就业有保障”一直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能固守单一的培养模式,必须开创多元化的成才路径。所有班级按专业大类被整合到教学一部和教学二部,再按照升学和就业两大方向明确人才培养方案、配备师资、设置课程。
  在强化学生语数外等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夯实专业理论课基础,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去年该校458人参加职教高考,本科上线151人,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本科上线有望突破200人。同时,加强技能培训,通过顶岗实习、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向“技能人才”转化。为改善实训条件,学校先后投入38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10个专业实训室,获批国家发改委发放的政府专项债券2000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
  学校致力于打造阳光自信、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实战型技能人才,与多家数媒、电商企业合作“引企入校”,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产学研用”为指导方法,在人才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3月17日,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举办“数媒工坊”中国特色现代学徒班一期开班仪式。
  “数媒工坊”是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济南智赢动画设计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评价或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实战运营综合实践中心,一期班由2021级数媒二班的50名同学组建。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引入真实运营驱动的教学环境,建立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互融共赢”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企业委派实战经验丰富的项目总监进课堂传承技艺,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实战教学,帮助学生熟练应用目前最前沿的PS、PR、AE等软件,创作出优秀的能够被市场认可的产品。
  “我们将继续坚持崇德尚能、优术至善办学理念,创新思政工作,深化‘三全育人’,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完善落实机制,将学校建成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张广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化“三全育人”崇德尚能育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