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科教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宋延涛本报通讯员侯晓雅
  

义渡口镇打造“一中心四基地”,完善产业孵化、产品展示、教学培训、科技服务等功能——
  生态蜜桃、天然蜂蜜……走进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乡村振兴联合发展中心,精心布置的展台上,展现了义渡口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联合发展中心是义渡口镇去年以来打造的“一中心四基地”之一。“一中心四基地”是乡村振兴联合发展中心、吨半粮建设与小麦育种展览基地、数字农业产业园教学基地、为农服务基地、笃马河湿地生态基地,具有产业孵化、农业展示、教学培训、科技服务、生态观光等功能。
  “近年来,我镇以科教融合为统领,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目标,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中心四基地’的布局。通过专题辅导、专家指导、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了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今年以来,培训党员1200余人,培训农技人才800余人。”义渡口镇党委副书记位龙田介绍说。
  乡村振兴联合发展中心位于义渡口镇五虎庄社区,具有人才培育、智慧党建、便民服务、产业孵化4大功能。其中联合发展中心的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场所,包括可容纳350人的多功能室、乡村振兴展览室、研讨室及食宿等配套设施,配套齐全。同时,该场所同步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选取关键农时和节点,在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让农民边听课边研讨边实操。去年在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农机设备改造、极端气候应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阵地作用。
  在“吨半粮”建设与小麦育种展览基地,集中展示了义渡口镇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的创新成果。2022年,义渡口镇核心区小麦平均产量769公斤,玉米平均产量1021.15公斤,率先实现“吨半粮”生产建设任务。其中,义渡口镇边家村种粮大户实打测产亩产达到832.15公斤,创陵城区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依托物联网技术,建设“无人农场”,实现全过程无人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
  数字农业产业园教学基地占地面积632亩,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拥有自主商标“五虎鲜生”,认证产品达21余种。该教学基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技术赋能智慧农业,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等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控。同时数字农业产业园设置了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绿色长廊等农业综合体项目,实现了农区变景区、校园变公园。
  为农服务基地占地面积35亩,该基地建有良种生产线、粮食烘干塔与存储仓库、土壤检测中心、智能配肥中心、农机维修保养中心等设施,可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为周边2万亩农田提供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整合存量资源、盘活各类要素、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节本增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笃马河生态基地规划建设垂直潜流人工湿地11200平方米、生态蓄水稳定塘16500平方米、河道走廊湿地3.5公里等。改善笃马河上游来水以及污水处理站尾水水质,对笃马河下游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同时,该基地采用以湿地保护为主导、湿地景观为吸引的开发模式,开发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景观。
  “强农兴农,人才是根本。我镇将立足‘一中心四基地’,以联合发展中心培育乡村振兴队伍;以‘吨半粮’建设与小麦育种展览基地推动小麦产业发展;以数字农业产业园教学基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以为农服务基地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湿地公园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镇党委书记孙丽苹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教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基层三农】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