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立新匠心运笔,精研麦秆画——
“点草成金”绘出新生活

张立新展示麦秆画


《松鹤延年》


《牧童拾趣》


  

□文/图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朱铭娟 孙现志
  “这是用麦秆做的?太惟妙惟肖了。”这是很多人看到张立新作品的第一反应。金子般的自然光泽、深浅不一的明暗纹理,闪耀着恍如江南刺绣般的细腻质感……的确很难想象这些画作都是用麦秆制作的。
  “是麦秆画让我走出了那段至暗时光。”齐河麦秆画非遗项目传承人张立新指着桌上排列整齐的麦秆画作品说。
  张立新以前从事交通运输工作,2000年,他去济南东郊拉砂石料的时候,不小心从拖拉机上掉了下去……等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发现失去了右腿。“我今年48岁了,发生意外的时候才20多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迷茫和恐惧中度过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张立新回忆。从医院出来后,每日赋闲在家的张立新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让自己有事情干才不会胡思乱想。”偶然看着人们收完麦子后堆放的麦秆,想起之前干过木匠的爷爷曾经用这些麦秆做过麦秆画,他突发奇想,“要不,我也做麦秆画吧。”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兴冲冲地拄着双拐,到麦田里选麦秆,准备作画。家人看到他突然干劲十足地拿着很多麦秆回家,一开始很担心,问清楚他的用意后都非常支持,还帮他将院子里一间偏房收拾出来,作为工作室。
  虽然对麦秆画制作所知甚少,可是张立新有股子韧劲,一有空就自己琢磨鼓捣。寒来暑往十余年,他终于琢磨出一套成熟的工艺流程。“最初我把制作麦秆画当作心灵寄托,慢慢地就彻底陷了进去,越研究越有意思。”一幅麦秆画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绘”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让他能全身心沉浸在制作中。
  最难的是“烫”,烙铁温度的高低变化,在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变化。一 开始,他掌握不好烙铁的温度,不是因为温度过高把画烫坏,就是因为温度过低烫不出应有的纹理。
  一次刷抖音短视频时,他偶然刷到了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成峰麦秆画的制作视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加了对方好友表明自己想学习的意愿,没想到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回应。此后,张立新多了一位良师益友,在和刘成峰的不断交流中获益匪浅,也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他的难题——要控制烙铁温度就得用稳压器。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张立新说,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作画的关键问题,从此他的麦秆画制作突破瓶颈期,越做越精致、越做越得心应手。
  张立新就这样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生活新路。“与其说是我传承了麦秆画,倒不如说是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了我,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送到省、市相关机构展览,被大家肯定,就发自内心地高兴,觉得实现了个人价值。”张立新说。
  如今,张立新已不局限于花卉、鸟兽等传统的创作题材,而是打算结合齐河地方特色、传统节日元素创造新素材。在传承方面,张立新也在积极寻找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思”制作的麦秆画传承者,“只要有人想学麦秆画,我就免费教学,让更多人能够认识、了解、喜欢麦秆画,把它全面推广开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点草成金”绘出新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