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职业健康体检避开三误区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牛漪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职业病发生。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打工人”对职业健康体检知之甚少,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职业病科负责人杜海燕,就临床常见的职业健康体检认知误区进行解析。
  误区一:职业病和自己无关,没必要体检
  多数职业病具有隐匿性强、发病过程比较缓慢的特点,不容易引起警觉,如果从事的是家装、电焊、喷漆等工作,那么,职业病很可能已经在无形中危害到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以从事家庭装修的工人为例,在各类石材加工的过程中常常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长此以往,患尘肺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家装工人一定要正确佩戴合格的防尘用品,并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
  误区二:健康检查项目越多越好
  并非如此。普通健康检查针对性要稍强一点,结合近期自身不适情况,征求专业医生意见进行。一些有创伤性检查(如肾穿、骨穿及各类活检),一定要慎重。职业健康检查针对所接触危害因素,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同时充分考虑企业负担,在保障检查项目的同时,遵循企业最小负担原则。
  误区三:职业性体检报告就是职业病诊断
  两者并不相同。职业性体检报告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针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开展的临床检查报告,发现健康损伤、禁忌证,提出复查,职业健康检查结论只能给出“疑似某种职业病”结论,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是职业病诊断机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职业健康体检避开三误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