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汇聚助残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
——德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集中发放残疾人专用代步车


残疾人在“如康家园”进行手工劳动


  记者马乐通讯员刘娜李雪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希望的事业。德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残联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精准发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残疾人社会参与明显增强,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全市13.49万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群众关切
  残疾人基础保障扎实稳定
  “多亏了乐陵残联,给了我们一家人生活下去的希望。”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乐陵市郑店镇王破罗村村民孙冬生的心声。47岁的孙冬生上肢先天畸形,属于重度残疾,妻子尤青云因患罕见病无法行走,9岁的儿子也遗传了妈妈的病情,需要长期吃药,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弱有所扶,困有所助。在了解情况后,乐陵市残联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手。“我们有了低保,还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残联工作人员定期上门看望,给送来了轮椅、康复床,为孩子量身定制了矫正架,每年还发放矫正鞋。”种种帮扶,孙冬生牢记在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困难残疾人的背后,有着党委政府这一坚强后盾,为他们托举起“稳稳的幸福”。近年来,我市聚焦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德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等文件,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撑,兜住兜准兜好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底线。各级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累计投入2.26亿元,全力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以残疾人城乡低保、“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主体,以托养服务、“励志助学”等为补充,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精准落实各项惠残政策,3.35万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07亿元,惠及残疾群众28.25万人次;落实重度残疾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和提前5年领取养老金政策;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2200人次;为260名残疾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16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保障措施如一条条坚韧的丝线,为残疾人编织起幸福生活保障网,广大残疾人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体验到了真真切切的美好。
  聚焦组织建设
  残疾人服务阵地基础夯实
  “大哥,这个是管方向的,那个是管速度的,开的时候别忘了系安全带。”近日,夏津县北城街道中七屯村村民周寒收到了该县残联送来的一辆电动轮椅。对这件礼物他爱不释手,很快就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操作。
  今年35岁的周寒因为事故致残,双腿行动不便、上肢无力,走出家门成了他最大的期盼。在上门服务时,该村残协专职委员张阴垒了解到周寒的诉求并及时反映,很快一辆崭新的电动轮椅就送到了。“看到周寒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张阴垒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深化残联组织改革,以换届为契机,健全以县级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级残协为基础、专门协会为补充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打造“专兼挂”相结合的市县级干部队伍,村级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公益岗管理,真正实现了有班子、有阵地、有队伍,确保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有了依靠。先进做法被中国残联专题刊发,并先后两次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扎实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举办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班40场次,提升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在此基础上,深化推动“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县镇同权”综合改革、残疾人证“居家办”、助残“一件事一链办”,将残疾人证办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乡镇,延长服务半径“到边到角”,县乡残联干部、村残协专职委员代跑代办成为常态。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残疾人证2.1万件次,其中“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办件量614人次。开发“双全双百”助残“一件事一链办”集成联办系统,累计网上受理群众服务申请3330件次,实现残疾人少跑腿、不跑腿。
  广泛组织、吸纳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成立德州市助残志愿者协会,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各类助残志愿队伍32支,全市3000余名在册志愿者年均超3万人次提供精准志愿服务。“99公益日”期间发动网络筹款329.2万元,在全市掀起扶残助残热潮。
  聚焦精准服务
  残疾人康复救助提质增效
  4月10日早上8点,德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迎来了前来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们。5岁的新新患有孤独症,在位于三楼的德州新语特教培训学校学习了2年,如今已经可以正常与人交流,理解和逻辑能力大有提升。6岁的小雪的目的地是位于二楼的育红聋儿语训中心。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的她在植入人工耳蜗后一直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听力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很快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有4家康复机构通过招标入驻,重点为肢体、智力、听力言语及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服务,共有300余名儿童在此康复。”市残联康复部部长撒晓妹介绍。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残疾人的品质生活离不开精准康复服务,更需要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持续深入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的康复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成使用市、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11处,形成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骨干,镇(街道)卫生院康复室为基础的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35万人次,提供服务总量占比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重点抓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提标扩面”,残疾儿童救助标准从1.5万元提高到1.6万元,康复救助范围也逐步扩大到持居住证的残疾儿童家庭,全市5952人次残疾儿童享受到免费康复救助,有效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聚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困难群体,在全省率先实现“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乡镇(街道)全覆盖,近万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就便享受到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等综合常态化服务,取得“服务一人、解放一家、带动一片”的明显成效。2021年10月全省西部片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户一方案”,为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制智能无障碍改造,努力减轻或消除残疾人居家生活障碍。截至目前,累计有1.47万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接受了改造。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发放残疾人专用代步车584辆。
  聚焦稳岗增收
  残疾人就业创业成果显著
  4月11日,在位于德城区唐人公馆小区的“惠残‘德’岗‘职’为你来”爱心小屋内,45岁的孙新华正认真地将居民送来的啤酒瓶、废纸盒称重结算。当天是她工作的第15天。“等过了试用期,我就可以签定劳动合同,不但能自力更生挣工资还有五险。”孙新华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惠残‘德’岗‘职’为你来”爱心小屋计划,由市残联与山东壹心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负责对小区再生资源进行分类回收,招收有就业意向、家庭贫困的残疾人就业,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包括唐人公馆小区在内,目前已经在德城区28个小区布点,共安排了20名残疾人上岗。“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设立125座爱心小屋,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山东壹心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让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市残联聚焦稳岗增收多措并举,从政策发力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从机制着眼为残疾人就业加持,从能力塑造为残疾人就业赋能,促进残疾人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全省第一个启动城乡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积极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融合。立足德州特色产业,依托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实施县乡全域技能培训,为9783名残疾人提供绢花加工、医疗按摩等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扶持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14处、盲人按摩机构16家,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115人。采取一人一策、培训赋能和专场招聘等措施,帮助253名残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积极顺应网络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建设德州市华夏阳光助残兴农数字电商双创孵化基地,残疾人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1.6万人,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1767个、实现辅助性就业658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398人,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完成率等4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德州市残联将继续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守正创新、乘势而上,为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残疾人高品质生活而团结奋斗。”市残联理事长刘芳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汇聚助残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