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九四七年二十七岁的刘玉符参军,次年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三代人七十年寻找烈士终“回家”

2019年,刘峰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


  

宫玉河
  巍然矗立在徐州南郊凤凰山下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于1959年4月兴建,1965年落成。塔高38.15米。塔体正面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9个镏金大字,上端雕刻着在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3万多名烈士名录。园中,还有1997年建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其原型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战役中唯一的一次合影,表现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位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形象。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纪念塔旁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共展示文物、照片、艺术作品近3000件,再现了淮海战役不朽的历史场景。
  1919年3月,刘玉符出生于平原县陈屯村一农民家庭,青年时期的刘玉符与哥哥刘玉祥以打磨为生。1944年3月,经夏家口村亲戚张大端介绍,刘玉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平原解放,刘玉符担任了村民兵连长,和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坡一起在本村积极开展土改运动,斗地主,分田地,为穷人谋福利。1947年11月,27岁的刘玉符告别妻子和儿女积极报名参军,被编入刘邓大军2纵6旅16团,后随大部队挺进大别山,转战淮河两岸,实现了我党的战略意图,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哑铃战术”,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和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
  热心人相助 ,家人多年觅得烈士牺牲地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期间刘玉符壮烈牺牲。得知消息的刘玉祥前往部队,虽得到热情接待,却没问到刘玉符的具体牺牲地点和埋在何处。1968年,刘玉符的二儿子刘长水参军入伍,奉母命也曾利用部队拉练的机会到徐州等地寻找无果。1984年3月,长子刘长海的儿子刘峰去开封出差路过徐州,顺便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寻找爷爷牺牲的线索,未有收获。
  多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家人未放弃寻找刘玉符牺牲的相关信息。刘峰说,奶奶在世时,经常念叨要找回爷爷的尸骨,回家安葬。出差回来后,刘峰给淮海战役纪念馆写了封寻找刘玉符的信函,纪念馆回复说没查到刘玉符烈士信息,让刘峰到别的烈士陵园去查。限于当时的通信手段,虽多方积极提供帮助,但均未得到相关信息。
  根据烈属证记载,刘玉符是1948年11月6日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近几年刘峰到多个部门、多个图书馆查找2纵1948年11月份行军战斗情况,查刘伯承、刘华清、陈再道等人的回忆录和当时的作战计划,没有得到线索。刘峰还和表哥一起到刘玉符当年一起参军的战友家寻访,因他们年事已高均回忆不起相关信息而作罢。
  2018年下半年,刘峰在网上查找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的信息时,在网上发现“今日头条”有寻找烈士的相关信息,便拟了个寻找内容让侄女给“今日头条”发了个信息,“今日头条”志愿者给刘峰回信息说,发现双堆集烈士陵园有个烈士可能就是咱家的亲人,给了个联系方式,让打个电话问问。刘峰怕电话说不明白,就给双堆集烈士陵园发了一封信函。
  双堆集烈士陵园赵前进主任给刘峰回电:“找到了。”陵园提供的信息是:刘玉福,籍贯恩县八区陈屯村,年龄27岁,1944年3月入党,1948年12月8日小张庄战斗牺牲。
  这个信息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刘玉福和刘玉符,差在“福”和“符”上,致使多年查找未果。这也难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记载错误也是难免的。二是恩县八区。根据资料看,当时陈屯(也称陈仓屯)属当时的恩县六区苏留庄区。刘峰找到1942年出版的《续修恩县志》,县志记载就六个区,他们村属苏留庄六区。三是牺牲时间。烈属证记录烈士牺牲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陵园记载的信息是1948年12月8日。结合其他信息,以上差异不影响“刘玉福”即是“刘玉符”的认定。
  为了找到刘玉符的牺牲地和埋葬地,年迈多病的刘长海让第五个儿子在家陪他,给刘峰弟兄4个带4000元去双堆集烈士陵园一趟。就在兄弟4人准备动身的前夕,刘长海却因病抱憾离世。
  2019年11月26日,刘峰乘列车由平原到达徐州,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附近一个宾馆住下。次日去了淮海战役纪念馆,找到负责人,负责人安排谢姓工作人员和年轻的王磊接待,他们把淮海战役烈士名录拿出来查了一下说有刘玉福,并在碑图上标出了大体位置。王磊在电脑上的“刘玉福”后用括弧加注一“符”字。谢师傅把刘峰和他姑、他父亲、他叔的名字记了下来,并嘱托家里如有刘玉符的照片或故事,写给馆里,好给每个烈士建档案。刘峰提出要求说想看看原始资料,对方说原始资料已经封档,纸已经碎了。又说他们到部队核实过,没错。刘峰又问,刘玉符当兵时是16团怎么写成17团了呢?他们说,牺牲在17团阵地上了,就按17团统计。刘峰和他们谈完话来到纪念塔纪念碑廊上寻找刘玉福的名字,果然找到了。他冲着刘玉福的名字深深地鞠了个躬,久久不愿起身。
  11月28日,刘峰来到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带刘峰参观,在忠魂碑上看到刻在碑上的“刘玉福”三个字,刘峰便拍了照片。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欣慰地回到平原家中。
  从1948年刘玉符大哥刘玉祥开始,加上儿子刘长海、刘长水,孙子刘峰,三代人70年的寻找,在社会各方人士的积极帮助下终于有了烈士的下落,刘峰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据介绍,淮塔的烈士名录落成于1995年4月,主要根据参战部队和民政部门提供的烈士名单整理校核,共3万余名烈士,实刻28391名。由于战争年代部队上文化人较少,且水平所限,当时的书写者常会按照谐音写字。加之战争岁月戎马倥偬,人们方言发音又容易造成口误,所以出现记录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小张庄战斗打破敌人“核桃战术”,刘玉符英勇牺牲
  据记载,刘玉符牺牲时的“小张庄战斗”,是被史料称为大破“硬核桃”的战斗。
  淮海战役打响后,从1948年11月28日起,解放军中野各部队将国民党黄维兵团包围在双堆集地区。当时,在小张庄驻防的是国民党第10军114师341团,他们采取“硬核桃战术”,即利用村庄里的水沟、道路、房屋院落构筑三层坚固环行防御工事。其内有“核心工事”,依托房屋挖筑地堡,各个地堡间由交通壕沟通相连,构成“集团工事”。环村150米内构筑密集的地堡群,并以交通沟贯通。外有“外围工事”,修筑了围墙、鹿砦、铁丝网和前伸地堡,形成层层障碍。同时配置密集火炮、轻重机枪、步枪和火焰喷射器,形成交叉火力网。这就是黄维最得意的“硬核桃战术”。
  我军在攻击小张庄的战斗中,遭遇国民党守军的猛烈阻击,多次攻击均未奏效。后指战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近迫作业的战术方案:先挖卧射掩体,再挖跪射掩体,然后就可以挖成立射掩体,再把一个个工事用运动沟串起来形成堑壕,壕沟宽可抬担架,深可没头顶。就这样一道道堑壕,伸向国民党军阵地,最近的距敌前沿也不过数十米。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大大缩短冲击时间,减少在敌人密集火力网下冲击的伤亡。同时致使国民党军的远战火力武器无法发挥作用,更有利于我炮火抵近射击和施展“飞雷炮”的威力。这个“以壕对壕、近迫作业、依沟夺堡”的方案,解决了平原攻坚战的难题。12月1日下午,我军对小张庄开展总攻,经过一天的激战,夺取了小张庄,全歼守敌341团计1200余人,缴获迫击炮、战防炮、轻重机枪30余挺。
  小张庄战斗,彻底击垮了国民党军的“硬核桃战术”。这种战法被打破使黄维王牌兵团受到致命打击,同时为解放军野战攻坚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新的经验。这种方法很快在全军各纵队普遍推广运用起来。
  正是在这次激烈的攻坚战中,刘玉符壮烈牺牲。虽然历史记载小张庄战斗是1948年12月1日结束,烈士陵园记载刘玉福(符)牺牲时间是12月8日,在当时那种战况激烈,部队建制打乱的情况下,好多事情无法追根究底了。
  赓续红色血脉,2儿7孙中8人是党员
  当年刘玉符参军时已经结婚,妻子滕振香比刘玉符小10余岁。两人生育了两个儿子——刘长海和刘长水,加上刘玉符前妻的1个女儿,共3个孩子。而刘玉符参军时女儿只有14岁,大儿子刘长海只有5岁,二儿子刘长水不过1周岁。一家人的生活负担都压在滕振香身上。然而,滕振香硬是坚强地为烈士身后撑起了这个家,她经常给孩子们讲他们父亲的事迹,叮嘱孩子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滕振香2017年去世,享年96岁。
  除大女儿终身务农外,刘玉符的两个儿子各有所成。刘长海1943年11月生,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县交通局局长、县政法委副书记,1993年3月任平原县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平原县委第八届、九届委员。后任政协平原县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被地委行署记三等功一次,1988年被地委行署记功一次,1992年被山东省交通厅授予“山东省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二儿子刘长水,1968年参军入伍并在部队入党,赓续了父亲刘玉符的军人血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服役,后转业到家乡气象部门工作,再调至德州市科协工作至退休。7名孙辈6男1女,其中,6个孙子全部是党员。
  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烈士的功绩,2016年,经刘长海父子等人的申请,平原县委、县政府在当地烈士陵园为刘玉符烈士立碑纪念,后人不用长途奔波就能祭奠亲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代人七十年寻找烈士终“回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