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那年夏津实行殡葬改革
  

□房玉梅
  1977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一,我的母亲去世了。母亲的离世,让我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那个冬天成为我生命中最无助、最寒冷的冬天。对于母亲的去世,我的悲痛心情已经难以用语言表达,然而这之外,我还面临着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与艰难抉择:传统观念与移风易俗。
  1976年底,夏津县修建的火化厂竣工了。1977年1月21日,夏津县委发出文件:1月、2月集中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3月1日起,逝者均要实行火化。
  数千年来形成的木棺土葬习俗,在广大农村中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习俗确实很不容易。实行科学文明的火化形式,当时人们从思想上还很难接受。甚至个别老年病人害怕火化,竟想提前结束生命。母亲在火化宣传发动阶段去世,还没有到实行强制火化的日期。如果按传统方式土葬,谁也不会有异议。但是,县委对实行殡葬改革已有专门文件规定,移风易俗宣传已经全面展开。在这个时候,我身为领导干部,如果我的母亲仍然实行木棺土葬,必然会对全县推动殡葬改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是,如果带头实行殡葬改革,我又将面临族人和亲戚的责难,人们会不会在背后指指点点?处在进退两难境地的我,几乎要崩溃了。
  困难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同事们的温暖,他们默默地陪着我,给了我巨大的支持。经过极为矛盾的心理斗争,我最终冷静下来: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县委领导班子新成员(我从1977年1月起担任夏津县委常委),从全县移风易俗的大局着想,必须率先垂范,勇开新风之先,勇于站在科学文明的一边,不应该向陈规陋习妥协。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迟早会理解并支持科学文明的殡葬方式。这是大是大非问题,绝不是个人感情和家庭的小问题,思来想去我痛下决心,带头实行火化。
  我的决定得到了哥哥的支持。哥哥是个明白人,毕竟他在省城济南工作,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何况我们兄妹情深,他很理解我的心情,积极鼓励和支持我的正确选择,使我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我同哥哥一起向近支族人和亲戚做了大量的说服和解释工作,最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本族兄弟们把母亲的遗体抬上地排车,用自行车拖着奔向县城。
  从房庄到县城的土路凹凸不平,有22公里,那是我一生中所走过的最漫长的一段路了。那天,北风呼啸,一次次吹落我的泪水。哪怕一次微小的颠簸,于我而言就是一次揪心,感觉对不起母亲。
  母亲那慈祥的笑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母亲那温暖的双手似乎又在抚摸我的面颊,母亲那亲切的召唤似乎又萦绕在我的耳边……慈母最大的心愿是女儿有一个好的归宿。年满24岁的我,在当时的农村已属大龄姑娘。直到她弥留之际,我的婚姻还没有着落,竟让她老人家带着未了的牵挂离开了人间。想起这些,望着地排车上母亲的遗体,我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哽咽着。我知道,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我,一定不会怪我,一定会支持女儿的选择。
  途中我绕道到县委办公室作了汇报,就急忙向火化厂赶去。县委书记辛庆林得知消息后,推出自行车与办公室的李东庆冒着寒风,急忙赶到火化厂表示慰问。他说,你们兄妹克制自己的感情,为全县推动移风易俗、实行殡葬改革带了个好头。
  就这样,我母亲成了全县火化第一人。
  (选自作者著《马颊河的女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那年夏津实行殡葬改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