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2023年,让民政工作更有温度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现场。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李莉本报通讯员王彦刘飞翔
  宏图新启,战鼓催征。2月23日,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厘思路、明任务、定措施、启新程。
  回首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为民托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德州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全市民政系统将结合实际,按照“1234”总体思路(深化一个品牌,聚焦两个重点,健全三大体系,实施四项行动),立足民政职能,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基础补短板,改革创新求突破。
深化“共富型”大救助品牌
  德州大救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成为叫响全国的民生工作品牌之一。新的一年,将通过巩固、提升、创新,进一步深化。
  巩固成果。聚焦推进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进一步挖潜提升大救助在数据分析比对、平台预警信息市县乡村实时同步、基层协理员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各项救助政策精准及时落实落地,真正落到困难群众的身上。持续推动社会大救助立法工作,对基本生活救助对象管理与服务、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再具体、再明确,为今后立法奠定基础。
  提升功能。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发挥平台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协调流转、督导考核的作用,按3%防返贫监测范围和10%低收入者监测范围开展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进一步挖潜大救助体系服务能力,根据监测平台承载信息,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数据共享、工作协同、资源优化,更好地服务全市共同富裕工作大局。创新服务。做好“基础型”帮扶,强化专项救助与社会救助融合衔接,及时发现,精准落实,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深化“发展型”帮扶,创新启动12个帮扶事项示范点,通过教育引导、劳动参与、带动支持等方式,对低收入家庭自主发展实施政策支持、引导激励。创新“服务型”帮扶,依托市慈善总会,以社会募捐为主,分别注资设立急难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发展帮扶基金“三支基金”,加强救助资金保障。推动大救助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大救助+德关爱”“大救助+社会力量参与”“大救助+慈善筹”“大救助+流浪乞讨”等救助项目,进一步拓展大救助外延功能。
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
  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老”上,重点统筹养老事业和产业齐发力。今年计划按照“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的目标,为1600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质量和运营率,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今年计划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
  探索开展“大救助+数字养老”试点工作,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开发康复器具、养老照护等老年用品,从而补齐养老产业短板,打造老年产品生产、老年用品物流等养老服务业园区,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开发康复辅助器具、服装服饰、养老照护产品等,催生银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小”上,重点打造“德关爱”品牌。目前,“365暖留中心”已经成为德州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社会反响好。今年,将继续推进“365暖留中心”建设,力争到年底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新建一处,全市至少新建134处,实现数量翻倍,效果加倍。
  持续提升孤困儿童关爱保障水平,为孤困儿童开展免费体检,免费加入“惠民保”和“护佑健康”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孤困儿童每人发放1万元助学金。加大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儿童关爱队伍能力。进一步规范儿童收养,着力破解收养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建设,补齐机构服务短板,打造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平台。
健全为民服务三大体系
  压实基本民生保障体系。针对低保、特困两类救助对象,精准制订保障标准,精准认定保障人员,精准认定补助标准,适时出台《德州市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细则》。针对临时救助、“救急难”两类对象,用好“一事一议”,发挥好社会救助联合协调机制作用。同时,建立“1+N”救助模式,从而补齐救助模式单一的短板。“1”就是政府救助,N就是慈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衔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救助,为困难群众撑好救助伞。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补短板、抓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进一步强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开展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组织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社区综合考核评比项目清单、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力争到年底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每个县市区达到核定总量80%以上,夯实基层治理人才力量。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残疾人保障工作,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跨省通办”,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共享机制,做到精准发放。推进残疾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心理疏导、融入社会等康复服务。同时,全力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障工作,重点推进救助站区域中心站试点建设,推动街面管理与机构救助有效衔接,市级机构与县市区职能互补,不断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持续推进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工作。优化行政区划管理,建立健全行政区划调整部门联审机制,健全完善市县两级行政区划研究平台和专家库,加强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和战略研究。
实施改革创新四项行动
  实施慈善社工发展壮大行动。建立完善配套的慈善工作体系,为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大力动员、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创新实行慈善项目星级化管理,打造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以及“大爱之心、大德慈善”品牌。加强镇街社工站建设,在全市打造不少于30个社工站示范点(含省、市两级)。
  实施低保扩围增效行动。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力度,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在综合考虑申请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基础上,做好低保审核认定工作。结合实际落实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可给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
  实施社会组织培优争先行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2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6个的工作目标,全市所有街道和50%以上乡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实现各县市区和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全覆盖。
  实施婚姻殡葬移风易俗行动。持续开展红白理事会培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在婚姻方面,继续做好跨区域婚姻登记试点工作,创新推进婚俗改革工作,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殡葬方面,今年,全市计划新建设(改扩建)公益性公墓40处,补齐公益性公墓短板。进一步开展殡仪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在价格收费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为群众提供规范、诚信、文明、优质的殡葬服务。
  “任务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全市民政系统将全面发扬孺子牛精神,以实干求实效。今年,让我们的民政工作更有温度,为实现德州人民美好生活作出民政贡献。”市民政局局长王吉峰信心满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23年,让民政工作更有温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