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精准护航 打造更安心法治环境
——我市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⑥
  

□本报记者董建新本报通讯员王华杨传豹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会议对“打造更安心法治环境”作出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在常态化监管、涉企案件执法、涉企法律服务和企业破产处置上出真招、动真格、见真情。
  企业监管千头万绪,如何破解重复交叉执法的弊端,切实为企业“减负”?我市探索的监管事项“打包”、“一口登记”备案管理模式给出了答案。
  所谓监管事项“打包”,就是将有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整合,对企业实施一次性全方位检查。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实施的“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对7个民生领域、200余项监管事项进行归纳集成。以养老机构专项检查为例,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打通各部门事前许可、事中核查、事后监督各环节,全链条闭合监管,“进企一次门、检查多项事”。
  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制定“豁免清单”,其本质就是要实现涉企监管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我市按照“风险分类+标签管理”模式,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进一步探索重点领域“通用+专业”的信用监管分级,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高信用风险等级企业提高抽查比例,低信用风险企业降低抽查比例。
  营商环境法治化,贵在为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对涉企案件执法,坚持宽严相济,杜绝“办了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2月5日,《德州市优化消费环境若干措施》印发,明确提出实施重点消费区域交管柔性执法,建立健全一般交通违法首违警告、轻微交通违法免予处罚“两个清单”制度。
  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等制度文件,积极探索推进柔性执法。实施违法风险预警提醒机制,对监管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倾向性、系统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警示教育、约谈提醒;对不触碰安全底线的市场主体优先运用教育批评、行政指导等方式。自推行“免罚”机制以来,全市已处理案件601件。
  企业内部出现法律问题,如何化解?谁来化解?市司法局提出把建立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企业“法治体检”长效机制,列入全市“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编印《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读本》,建立“德法通”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去年为6200余家企业进行行政合规指导,为1102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共发现法律相关问题1170个,提出行政合规指导意见建议23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2201件,有效提升企业法律服务水平。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诉源治理和“衍生案件”治理实施意见,坚持将非诉讼调解机制挺在前面,支持商会、协会发挥调解职能,专门化解涉金融机构、劳动用工等纠纷。深化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加大小额程序、督促程序、简易程序和二审独任制适用力度。去年下沉行政、民商事案件共116件。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构建“执转破”案件简易、快捷、高效审理机制,将执行查控措施和破产财产处置相结合,通过简化审理程序、优先线上办理、减免管理人费用及诉讼费用,打造低成本、快办结的中小微企业“执转破”绿色通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准护航 打造更安心法治环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