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守护原真古貌 绽放时代华彩
——德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综述

2022年4月28日,四女寺水利枢纽向南运河开闸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 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 徐艳芳
  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好新城、做强德城、突破陵城,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打造有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的战略安排,更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擦亮“大德之州 好运之河”名片。
  无论是坚持只留遗产不留遗憾、运河沿岸留白万亩“不开发区”,并斥资30多亿元修复两岸生态的举措,还是2021年8月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组建,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启动,抑或是即将举行的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无不是德州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的生动体现。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万亩留白“复活”千年大运河
  处于运河沿岸的武城县四女寺风景区,景色秀美,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此栖息。
  “这里是德州拍鸟的好地方,很多影友都到这里来拍摄。”市民张立新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热衷拍鸟,如今已是德州拍鸟圈中的佼佼者,多年来,他的鸟类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项。
  生态越来越好,离不开当地的保护。
  在过去的20年间,德州坚持只留遗产不留遗憾:运河沿岸留白万亩“不开发区”,并持续投资修复生态,实现了运河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德州运河两岸1万余亩土地不作商业开发,投入30多亿元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德州大运河生态林场及湿地,是运河沿岸实施生态修复战略的关键一步。占地3100亩的大运河生态林场,种植刺槐、国槐等49个树种,成为鲁冀边界生态涵养区,也是一道生态屏障,能够消解对冲企业排放对城区环境的影响。西陈沟湿地的完工,将昔日的废弃坑塘变成了生态花园;东八里湿地,让近千亩废弃地变身为森林公园。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保护了运河德州段的原真古貌。“以四女寺水利枢纽为界,大运河德州段分为南运河德州段和卫运河德州段,其中南运河段45公里呈现‘九龙十八弯’的独特景观,是目前古运河风貌维持最好的一段。”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德胜介绍。
  在保护原真古貌基础上,我市着力打造“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截至目前,“一廊六片”总体规划中的7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个已完工、4个准备进场施工。另外,还有3个项目正在深化设计。
  在这过程中,我市也迎来了新的机遇。2022年4月25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其中明确德州建设运河自然风貌展示区。
  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德州已全面铺开。
  “大运河德州段是原真古貌色调,我市以保护传承为基础,注重文旅融合,加强环境保护和配套建设,并注重发掘大运河沿岸文化,力求成为山东文化体验廊道颇具特色的一个‘点’。”市文旅局局长于吉军说。
高起点规划 擦亮“大德之州 好运之河”名片
  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我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设计。
  德州市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庞云冲介绍,按照“引入名家大院,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我市委托崔愷院士领衔的中建院规划团队承担规划设计,完成《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构划了“一廊六片”总体布局:一廊,即运河遗产生态景观廊道项目;六片:即北厂漕仓遗址片区、东盟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园片区、小锅市运河聚落片区、老电厂滨水商业片区、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片区、四女寺风景旅游区片区。
  同时,从产业规划层面,我市委托省旅游发展研究院量身打造《大运河德州段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从工作推进层面,制定印发了《德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部署了涉及26个部门(单位)、35项重点任务,确保各项规划精准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德州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除了专家学者的建议,还包括部分民生诉求。”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张培辉指着案头上的《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等相关文件介绍道。
  2021年9月,德州市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联合市委宣传部,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了“我为大运河保护利用建言”征集活动,共收到各界建言 100余件,经过指挥部办公室初审、专家评选,筛选出45件建言。“这45件建言,每件都有可取的地方,都体现在了规划中。”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听民声请专家,德州高起点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名片,打造“一廊六片”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创新传承绽放异彩
  2月11日,在市区东风路胜利桥上向北望去,市民在大运河生态廊道滨河步道休闲健身,河道中几条游船正缓缓航行。“还是以前的大运河,但又不是以前的大运河了,总之越来越好。”67岁的吴友利从小在大运河边生活,近一年大运河的变化让他欣喜。
  据介绍,2022年12月,包括滨河步道在内的大运河生态廊道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在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体系中获准“毕业”。目前,二期工程已匹配好各项保障,进入建设阶段。
  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整个一期工程仅用时半年。
  “这个项目,原计划去年7月中旬开工,实际开工提前了半个月。”德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通介绍,施工单位确定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落实现场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流程,及时总结、复盘,通过增加人力、材料、机械投入,多工作面同时开展,推进项目提速。
  战线还在不断拓展。今年,大运河武城段的四女寺风景区建设,也提上工作日程,项目建设方案已基本确定,正在加快完备支撑条件,力争今年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
  我市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进度。以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考古勘探为例,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提前谋划,积极对接省文旅厅和考古力量,及时完成考古单位招标,并克服疫情影响保障考古队伍快速进场作业,仅用17天即完成生态廊道项目5.2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
  大运河保护利用项目,涉河、涉文物、涉土地性质变更、涉铁路,部分项目还需协调河北省,落地前的手续办理繁琐复杂,需要逐一克服、化解、办理。用时67天完成九龙湾片区保护范围调整,释放了近900亩项目建设空间。
  一方面有大运河项目建设的时不我待,另一方面还有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创新思路。即将举行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就是生动的例证。此次论坛是高质量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我市还将携手27个运河沿线城市共同举办运河手造展,全方位展示不同地域运河文化。
  时不我待的劲头和创新的思维赋能,将助力千年大运河绽放时代华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护原真古貌 绽放时代华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