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建起西红柿种植“数字化工厂”
想吃几分甜 口味可定制

▲产业园技术工程师定时察看作物长势。记者刘潇摄


  本报讯(记者李榕刘潇通讯员冯豫韩哲)五分甜一分酸!这种上佳口味的西红柿,每天以30吨的出货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德州天衢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拳头产品。
  2月12日,春雨初降。走进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30多万株西红柿秧棵生意盎然。“目前主要有大粉果、串收樱桃等8个品种,均不用土栽,而是吃‘营养餐’。”技术工程师付文琦介绍,全自动、智能化的系统运用于西红柿全生长周期,比如,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科学调配的水肥营养液,通过滴管送至植株根区,实现精准滴灌;温室覆盖材料全部采用高透光散射玻璃,透光率达91.5%,让植株均匀受光;顶部天窗可根据室内温度、湿度自动开启关闭,精准调节温室气候环境。
  这里的“科技含量”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是可以定制西红柿的口味。“好吃的味道源于合适的甜酸配比。你想吃什么口味的西红柿,我们就能种出什么口味。”付文琦说。智能温室有685个传感器、1700多个控制器,每天产生2000多万条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控制各种智能设备,营造最佳的温度、光照、湿度、肥料等生长环境,并通过种植环境的数字调控,实现对酸甜度比例的精准控制。经过不断摸索,他们调配出西红柿“五分甜一分酸”的最佳甜酸比,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客户喜欢的口味。
  科技手段让农业种植摆脱了对自然环境和季节的依赖。付文琦说,他们每年9月种植西红柿,生产周期持续至次年的7月,产量较大田种植提升3至4倍,年产量可达7000吨以上。未来,还将对果皮厚度、果实硬度、果汁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调控,让西红柿种植更加精细。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智能温室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数字化工厂,让传统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吃饭’。”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清树说。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德州不断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在临邑、天衢新区分别建设了两个智慧农业产业园,在庆云、平原等县市区也建设了智慧农业大棚,积极开展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带动了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吃几分甜 口味可定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