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席文天与《来禽馆帖》

1999年,席文天(左三)与作者(左四)及邢侗纪念馆工作人员在馆内合影


《唐人双钩十七帖》


《澄清堂帖》


  

□孙建功
  席文天(1926.9-2002.2),字瑞生,号不暇,又称苔色轩主人。乐陵市三间堂乡席家村人。自幼受教于外祖父长兄黄铭,稍长,又受教于本村人席崇义,黄铭、席崇义二人皆是乐陵名流,擅长书法,因此打下了牢固的书法功底。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儿童团,1944年被组织上选送到渤海一中深造,师从李慕白学习篆刻与书法。1948年毕业后,因为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55年调入临邑一中任美术教师。1962年拜济南关友声先生为师,研习书画。席文天擅长章草,兼顾各家,精通诗词,学识渊博,人品高尚,为人称道。是中国书协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邢侗纪念馆名誉馆长。一一
  席文天在临邑一中任美术教师期间对邢侗的书法及其生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邑原一中校址位于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邢侗的“泲园”内,原有“来禽馆”读书处26景,文化积淀深厚。他由此开始了解邢侗、邢慈静兄妹的一些事迹,走上研究邢氏兄妹之路。他遍览史书,尤其精研县志,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在国内外发表大量的研究文章,成为近现代邢侗文化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邢氏兄妹文化著名研究专家。因此,他与北京许麟庐、孙轶青,济南魏启厚、张鹤云等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往来密切。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临邑柳行村人。明末四大书法家之首,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来禽馆帖》是邢侗主刻的一部私家刻帖,他重金聘请苏州镌刻名家吴应祈、吴士瑞父子精心镌刻上石。精心挑选包括书圣王羲之《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黄庭经》《兰亭序》(三本),索靖的《出师颂》,赵孟頫的《墨竹图》共计八帖。其中《唐人双钩十七帖》是邢侗双钩摹勒上石。因为原帖被米芾割去16行与人换画,邢侗集字补上了缺失的这部分内容。所以,邢侗自豪的记载:“吾家十七帖,竟树寰中赤帜。”因邢侗酷爱《唐人双钩十七帖》中的《来禽帖》,遂把自己的读书处取名来禽馆,将刻石取名为《来禽馆帖》。
  邢侗的《来禽馆帖》面世后立刻名扬天下。其中以《唐人双钩十七帖》最为著名。《唐人双钩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书法的草书代表作,传世的刻本各有不同。邢侗所刻的帖尾有“敕”字和“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字样,又称硬黄《十七帖》,尤其珍贵。明代末年,清兵攻打临邑城,邢侗次子邢王称让儿子将《来禽馆帖》刻石埋藏地下后,护城而亡。清道光四年(1824),临邑知县莫树椿重修来禽馆,邢侗的《来禽馆帖》刻石才重现人间。1937年日军占领临邑城前夕,邢侗的后代秘密将刻石运往15公里外的临邑县宿安街埋藏。从此,《来禽馆帖》刻石下落不明。二二
  1975年,席文天获知邢家后人邢跃泉家藏有一套《来禽馆集》,他多次登门借阅,发现这是一套29卷版本的《来禽馆集》。他如饥似渴,昼夜苦读,记下大量的笔记,收获颇多。后来,他又托人借来一套《邢氏家乘》,朝夕研读,发现《来禽馆帖》不仅在明清产生过重要影响,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著名的碑帖,它还可能对后世研究二王书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碑帖刻石下落不明,踪迹全无,他从此开启了寻找碑帖的艰辛之路,多次前往邢侗后人居住的任家楼、邢家柳行等村庄走访寻找,风尘仆仆,锲而不舍。
  1980年,一位叫尹高道的小学教师匆匆前来报信,称他在宿安街发现了疑似邢侗《来禽馆帖》刻石。他还随身携带了一套清《唐人双钩十七帖》册页,让席文天鉴别。尹高道是席文天的一个学生,在临邑县宿安乡当小学教师。席文天兴奋不已,如获至宝。他让尹高道用自行车载着他去宿安街察看,以辨真伪。当时,这些刻石有的垒在猪圈里,有的镶嵌在农户水缸四周。经过仔细辨认,确定就是《来禽馆帖》刻石。明珠蒙尘,难掩光辉。他心急如焚,连夜写了《为当地文物举手》,油印了40多份,四处散发,并且直接上书临邑县委、德州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三三
  在这之前,一个日本书法友好代表团来华访问,提出参观临邑来禽馆的要求。当时,山东省有关部门误以为是“临沂”,就陪同代表团前往临沂寻找。结果,日本代表团大失所望,称此“临沂”,非彼临邑。有关部门才知道是闹了乌龙。但是,因受行程安排的时间限制,代表团没能如愿来临邑。德州行署许志玉副专员曾在临邑担任过多年的县委书记,酷爱书法,擅长写大字,一气呵成,龙飞凤舞。许志玉去省城开会获悉此事,返回德州后立刻向临邑县委告知此事。但是,因为碑帖石刻下落不明,这件事不了了之。
  席文天上书之后,立刻引起县委、地委的高度重视,临邑县委责成县文化局立即启动征集碑帖的工作。傅旭亭是临邑县文化馆的文物组长,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为临邑县的文物征集工作做出过很大贡献。此时,傅旭亭已经办理退休手续。县文化局仍决定请他挂帅,组成以傅旭亭、齐明文、王传和三人的文物征集小组,立即赶赴宿安开展工作。傅旭亭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宿安街挨家逐户走访调查,耐心宣传动员,最终把这些失传多年的《来禽馆帖》刻石征集上来,运到临邑县文化馆收藏。临邑县委还专门拨款对贡献刻石的农户,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1985年,临邑县委决定恢复“来禽馆”,1986年正式动工修建,历经三年建成。《来禽馆帖》刻石按顺序镶嵌在正殿的墙壁上。紧接着,又将邢慈静主刻的《之室集帖》梨木碑帖镶嵌于大殿里。但是,新建的“来禽馆”与历史记载不相符,后经魏启厚提议更名为“邢侗纪念馆”。
  在席文天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之际,特撰此文,以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席文天与《来禽馆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