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搬 家 记
  

□宫玉河
  1986年冬,我结婚了。不光我,前前后后相仿年龄的十几个同事也结婚了。一时间,住房成了问题。于是,单位开始对住在老办公楼的人员进行清理,腾出一些单间。于是,每个新婚之家一间,算是有了安身之所。
  那时尚未实现住房社会化、市场化。要想“居者有其屋”,不外乎两个办法:一个是等着单位盖房。但盖房的速度往往赶不上员工增长的速度,于是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因住房、分房“打吵子、闹叽叽”的。二是在“城中村”买块小地,自己盖。我的父亲是教师,家里并无多少积蓄。靠亲戚帮助更不可能。我当时工资还不到百元,在“城中村”买地盖房是不敢奢望的。因此,刚结婚能有个单间住,也是谢天谢地啦!
  我们分配的单间大约10多平方米,东西向的长度,能勉强放下一张双人床;再放一个高低柜,低一点的平面放案板,用以切菜和面。靠南窗处,放一个梳妆台;剩余的地方,到商场买了两个最小号的单人沙发,一个最窄的茶几,屋里就满满当当了。单间外头,是一个封闭有窗的东西走廊。家家户户都把一个蜂窝煤炉摆在自家屋前做饭用。那时,连瓶装的煤气都还没进入家庭。
  后来有了孩子,我娘、我妹妹分别来给我看孩子。没办法,只好大家在一张床上横着睡。要是继续竖着睡,就会有人掉下床铺了。
  1992年,单位买了一块地,给我们这些单间户和其他同事盖了三四十套平房。北屋两间,一个小院,南边是一间小厨房和门洞。一下子,感觉好多了。于是,我们都开始过起了“田园生活”。家家户户都挤出巴掌大的地方,种菜,种花,种葡萄、石榴树等。我从姨妈家弄来一棵香椿苗栽在窗前,又将1公斤烘干的鸡粪埋到树下。这棵香椿便可劲儿地猛长,撑得树皮都裂了,每年都能采摘不少香椿芽。
  上小学的闺女被校门口的鸡贩忽悠,买回一只小鸡。鸡渐渐长大,就在院里溜达,也在我们吃饭时进屋解馋。
  对于小院生活,我写了两句打油诗:“小院不大,心怀天下;有树有花,美丽我家。”自认为这辈子终老在这个“小田园”,也就心满意足啦。
  转眼到了1995年,忽然传来单位要参加第二次房改的消息,要我们每人筹款4.5万元盖楼。本来做着“田园梦”的我,听到消息后头都大了。因为4.5万元当时是一笔巨款,宛如一座“大山”,怎么翻过去呢?于是,只能从双方父母、亲戚那里筹借,加上自己可怜的积蓄,终于凑够了款项。1998年,我们搬进了新楼房,面积110平方米,三室一厅。
  那时,县城有楼房的单位还不多。大约只有经济实力好的几个单位给职工盖了楼房。我搬进楼房后才知道以前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住楼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干净,方便,有暖气,有天然气,有厕所,一切都在楼内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参加了第二次房改,后来单位陆续归还了我们当初大部分的房款,算起来也就拿了1万多元。
  2000年初,我调到市里工作。由于当时工资已经到了1300多元,我也有了一定的底气。2002年,就在距离办公楼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113平方米的楼房。住到2006年,孩子高考上了大学后,我又卖掉这个稍显嘈杂的地方,到开发区买了一套126.8平方米的楼房,带有车库。前面是千亩“长河公园”,绿树繁花,水面氤氲,荷香扑鼻,真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宝地!
  2008年,县城大搞规划建设,老家那套楼房也被置换成了一套同面积、同楼层的新楼,我自己花钱又买了一个车库。分居两地的我,再次搬家。夫妇俩等于一人住了一套楼。
  回首30多年来我的几次搬家,前期是等福利、等政策。后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善居住条件,享受美好生活。这种变化,都源于3个字——有钱了!为啥有钱啦?因为我们的国家富了,国家强了。国家就是大河,我们就是小溪。大河水满,我们这个小溪当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搬 家 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