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庆云手工艺人石海良传承非遗技艺——
以刀代笔绘就大千世界

石海良进行刻瓷创作。记者杨戈摄


瓷瓶《庆云赋》


  

□本报记者唐晓颖王琳
  1月26日,位于庆云县海岛金山寺景区的聚福堂工作室,叮叮的声音不绝于耳。移步室内,手工艺人石海良正在创作,只见他左手执刀、右手执锤,敲击凿刻间一只展翅的雄鹰在瓷盘上跃然而出。
  简短寒暄后,石海良向记者讲述起了刻瓷的前世今生。刻瓷被称为瓷器上的丹青,起源于宋,发展于明,兴盛于清末,现存最早的刻瓷作品刻于清代道光年间。它集绘画、书法、镂刻于一身,融笔、墨、色、刀为一体,缸、盘、瓶、碗、瓷板,只要是瓷胎都可成为刻瓷的载体。“首先用笔在瓷器上勾画出轮廓,再用小锤敲击刻刀刻出层次,凿刻好的画面待清洗、晾干后即可上色。上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浅到深才能呈现出‘触有手感,观有笔墨’的艺术效果。”石海良细致介绍着刻瓷的基本步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桌上几把刻刀是石海良最亲密的伙伴。他的刻刀是特制的,普通钢材硬度不够,所以刻刀前端用的是钨钢。石海良说,刻刀被敲击的次数成就了画面的表现力,有时1平方厘米需要敲击上千下,两天就要换一把刻刀。
  56岁的石海良师从齐鲁工业大学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张云波,从事刻瓷已有11年。在他看来,刻瓷是个精雕细琢的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瓷器表面有一定弧度,线条运行流畅靠的是力道的掌握。“瓷器釉面薄而脆,刻线不能轻易下笔,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手指手腕配合用力,让刻刀在釉面上缓缓推进,用极细的点组成柔和纤细的线条。”石海良边讲解边演示。
  花鸟鱼虫、梅兰竹菊、山水风景、人物书法……石海良的创作大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结合庆云当地景色,创作了《庆云八景》系列瓷板画,通过釉质颗粒大小和厚薄程度的不同来表现光线的明暗关系。“这个系列由8块瓷板组成,从构思到创作历时半个月时间,是我的代表作。”回忆起《庆云八景》的创作过程,石海良感慨良多。
  为做好刻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以传统技艺为基础,根据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勇于创新,积极拓展作品题材,很多作品都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传承和发展好刻瓷技艺,需要培养更多传承者。看到一些年轻人喜欢这门技艺并努力学习,我特别高兴。”石海良坦言,去年开始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带徒弟上,通过手把手教授将刻瓷技艺传承下去。
  春节期间,慕名订购刻瓷作品的人增多,石海良从早忙到晚。“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手工艺人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刻瓷作品深受大众青睐,我的新春愿望就是创作更多优秀刻瓷作品走进千家万户,为德州手造增光添彩。”石海良如是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刀代笔绘就大千世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