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锚定产业主战场 深耕工业主阵地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④

俯瞰华鲁恒升厂区


  

□本报记者邓静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上强力突破、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强力突破、在打造标志性产业链上强力突破、在激发消费潜能上强力突破、在打造开放平台上强力突破、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强力突破,为德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锚定产业主战场,深耕工业主阵地,我市通过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链长制”、统筹内外需等系列“组合拳”,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科创“强引擎”构筑“硬核支撑”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常新常青的最强引擎。
  2022年12月1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任务多,系统性强。市委书记田卫东强调,关键要研究解决好服务国家战略与提高城市产业能级问题、企业主体地位与产学研结合问题、重大产业发展需求问题、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问题。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14个具体创建指标,涉及研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平台载体建设、科技型企业数量、知识产权产出、成果转化等。田卫东强调,按期完成这些任务目标需要更加灵活用“外脑”、更宽视野借“外力”、更大力度引“外智”,让更多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还需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更需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创新主体活起来、强起来、多起来,打造创新型城市才会大步向前。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培育创新主体,我市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程等,抓好梯次培育。
  如何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取得更大突破?田卫东表示,要按照“为企业找技术、为技术找企业”“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思路,开辟一条从科研到研发、到量产、到市场的快速通道。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实施“聚才十策”和系列人才政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顾翔宇表示:“聚才‘十策’紧扣发展需要,突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从多层次、全方位提出了加快人才智力集聚的真招实招、硬招新招,既有全局视角的系统谋划,也有细致入微的具体方法;既有以往实践的提炼升级,也有改革成果的最新突破,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引领性目标、开创性思路、系统性指引、变革性抓手。”
统筹内需与外需“两条腿”走路更快更稳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强力突破、在激发消费潜能上强力突破、在打造开放平台上强力突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内需与外需,坚持“两条腿”走路,努力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扭住大项目不放、扭住招商引资不放、扭住专项债券不放。市发改委副主任杜兴堃表示,三个扭住不放抓住了高质量项目这个事关全局的“牛鼻子”。我市将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与惠民生、补短板领域,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疫情冲击最明显的是消费,疫情趋稳后复苏潜力最大的也是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到优先位置”。激发消费潜能,我市“软”“硬”并重求突破,一方面大力强化硬支撑,另一方面大力优化软环境。
  我市出台《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坚持目标引领、项目带动、平台支撑,打造六大消费新地标、建设六大消费中心,构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整体框架。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马颊河生态园……时下,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加紧建设,为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助于增强消费吸引力。“面对老百姓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要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杜兴堃说。
  德州海关保税业务监管科科长张德昌表示,德州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比低。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做好了对进口、出口都有贡献,因此要全力破解加工贸易发育不足的问题。
  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破解保税物流(仓库)小而少的问题、破解没有综保区的问题,山东星光糖业集团总经理、董事长曹永兴说:“建好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将搭建起金融融资、货物保值的服务平台,可以大大促进我市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是招商引资的一块招牌,对我市外贸企业、中小企业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
挺起“产业脊梁”聚起产业动能
  眼下,山东省重大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一期120万片生产线预计今年底投产,将彻底改变我国12英寸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链是我市重点产业链之一,作为“链主企业”,山东有研半导体成功吸引了英望科技等众多产业链上的生产制造以及服务企业进驻德州。
  产业链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七大先进制造业,我市明确了11个关键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整合现有事业单位资源,成立实体化办公室,建立企业诉求收集、梳理和解决工作机制。同时抽调精干力量,大力推进延链、固链、补链、强链招商活动,培育更强“德州制造”。
  “‘链长制’由主要领导挂帅,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各方所长,重点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在新的高度挺起产业‘脊梁’。下一步,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大抓技改、骨干、上市,完善产业链生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
  数字是产业的核心引擎,将汇聚经济发展强大动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强力突破”。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我市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集成电路等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形成半导体材料、光电子器件、敏感电子元件为主的产业体系。天衢新区数字产业核心区呈现雏形,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科科长赵俊杰表示,总体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不高。从行业分布来看,数字产业较为传统;从市场主体来看,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少,以中小企业为主,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市场中叫得响的品牌较少。
  如何提升数字产业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作用?赵俊杰表示,要重点发展数字化赋能服务。充分发挥德州区位交通便利、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在产融对接、供应链对接、数字平台、数据安全方面,加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对外招引与培育力度,构筑起服务体系完善的数字化赋能服务链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锚定产业主战场 深耕工业主阵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