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天衢新区:扬帆起势 聚能向未来

  作为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四大省级新区之一,12月9日,德州天衢新区正式揭牌。自筹建以来,新区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全面起势,向着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不断迈进。


鸟瞰天衢新区


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工人在检测产品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齐鲁工大“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


  

□本报记者 李榕 刘潇 本报通讯员 赵庆川 韩哲
  12月9日,德州天衢新区正式揭牌。
  作为山东四大省级新区之一,此次揭牌标志着新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建设天衢新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是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
  建设天衢新区,于德州而言,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德州打造对接京津冀桥头堡、引领中心城区东移、建设新增长极的重大机遇。
  从天衢新区的“营城智慧”里可解读出几大动作: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构建“一轴、两翼、三组团”的总体布局和“一环三廊”的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德州主城区“东进”;重点实施园区智能化建设、产业招商突破、项目建设提速等六大突破行动,将起步区建成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智造科创新城。
  “我们举全市之力、聚八方资源建设新区,一年破题起势、三年快速发展、五年取得突破。”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介绍。“开发区”转变为“省级新区”,绝不是名字的简单变更,而是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根本变革,意味着从“开发区”向“省级新区”、德州未来新城的定位之变,从“蹚路子”向“作示范”的使命之变,从举全市之力向国家赋能、战略叠加的能级之变。
  使命在肩,未来已至。自去年11月22日天衢新区正式批复,特别是今年6月13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正式合并以来,天衢新区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一年多以来,新区有怎样的变化?日前,记者行走新区,探访“变”与“新”。
格局之变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
  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食品科技产业园等7个产业园区完成建设;中德碳谷、人才创新谷等重点
项目加紧建设;总投资46亿元的东部医疗中心年底前交付使用;重量级产学研平台齐鲁工大“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落地见效……
  天衢新区的“模样”,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日渐丰满。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亿元,增长0.2%;168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居全市第二位。
  发展之变是新区之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背后彰显了日益增强的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重新定义了这座城市的崭新维度。
  “天衢新区整合了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以及陵城区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版图面积更大,发展空间更广。”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说。山东省赋予天衢新区的战略定位有3个:一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二是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三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是承接京津冀产业疏解转移。
  眼下,天衢新区探索出两条发展路径——产业合作发展和跨区域要素流动。
  以北京朝阳区金盏服务区天衢国际合作飞地园区项目为例,该项目立足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疏解朝阳区非首都核心功能,将由德州市政府与朝阳区政府、天衢新区管委会与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管委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借助朝阳区作为使馆区聚集地、驻区世界500强达70%、出口贸易额相当于12个省出口额的独特优势,重点推动在飞地园区建设、外资招引外贸提升、国际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省级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跨行政区域,在发展中探索如何更好地集聚和配置人才、科技、创新、金融等要素资源,然后代表德州去参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竞争和合作。”王大山说。作为省级新区,天衢新区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不禁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到更广阔的天地之间。
产业之变六大产业“链”接未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产业发展是地基。如何“打好地基”?天衢新区执政者深谙此道:产业要“新”,项目要“绿”,走差异化、集聚化、特色化竞争的路子。
  12月6日,在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清洗检测车间,工人正在对半导体硅片进行最后的封装检测,近千片产品将发往长三角地区。
  作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山东有研半导体正是新区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典型代表。从2020年通线量产,到2021年满产运行实现盈利,再到今年以山东有研半导体为龙头,“牵引”有研艾斯12英寸硅片项目、有研亿金高纯溅射靶材项目落地新区,有研项目在新区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前三季度,山东有研半导体实现营收8.72亿元。企业发展至今,推动了3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相继落地。目前,有研艾斯和有研亿金两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正与德州市共建山东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基地,他们有决心把德州打造成国内半导体硅产业方面的一线城市。
  天衢新区把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链”。眼下,形成了以山东有研半导体、威讯联合半导体、英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从半导体材料到电子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全市唯一,3年内将打造300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一个完整有力的产业链,可推动关联企业共生、互生、再生。”在王大山看来,推进产业链提升和产业集群建设,是加快推进新区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天衢新区高起点谋划,梳理产业链图谱,全力打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聚集区、千亿级产业集群。并细化产业定位,高标准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区,以园聚链,推动产业链集聚化、特色化、平台化发展,产业生态圈已初见雏形。
  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向“聚指成拳”转变的同时,项目招引也在发生变化。对此,天衢新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吴金东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改变不仅仅是每次接触企业时,都会亮出“省级新区”的招牌,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引入项目的体量。“以前投资超过5亿元就是大项目,现在我们重点抓超过10亿元的投资项目。”吴金东说。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抓住新区品牌效应不断释放的机遇,今年以来新开工爱逸休闲食品、景津过滤成套装备等过亿元项目48个、列全市第一位,到位资金26.35亿元、列全市第二位。目前全区共有重点在建项目118个,总投资1100余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均为全市第一。
  “变”的不止在项目体量,更在含金量——项目层次更高、引领作用更强。不久前,天衢新区2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投资主体均为各行业的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且均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变”的还在于资源要素保障更给力——省市先后出台28条政策、25条政策护航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区有一系列全国、全省领先的首创性举措,更有极简、极速、极优的政务软环境,我们看好新区的发展潜力,将为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北京安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纪锋说。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骨科、齿科器械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看好新区发展,该公司投资8亿元的安颂科技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项目于今年12月落户新区。
  得益于这些“规模更大”“技术更新”的企业引进和落地,省级新区产业链的筋骨正在不断壮大。
能级之变百余家科创平台演绎动能升级
  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策源能力之争。眼下,科技创新正成为天衢新区撬动未来发展的有力杠杆。
  一个省级科创平台能为一片区域带来怎样的发展活力?布局“一院一基地一园区”,即建设1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教产综合体、1个德州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个大学科技园;引进了7个研发团队、9个项目、6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工作;与30余家企业签订技术需求合同,助力突破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这是今年扎根新区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为这片土地注入的强劲动能。项目相关负责人许继勇介绍,该项目以培育壮大德州优势产业为主线,借助校(院)优势搭建起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筹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教产综合体,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力争3至5年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孵化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说起该项目,不得不提到项目“牵线人”齐鲁工业大学资深教授肖加奇,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元科创园孵化企业山东清奇药业项目负责人。“2020年,我带领团队入驻中元科创园,借助这一孵化平台,我们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落地开花’。”肖加奇介绍,研发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分子靶向药物,专门用于肿瘤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生物制药企业研发周期漫长、生产工艺复杂的显著特点。“早在‘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入驻太阳能小镇前,我们就将项目落户在了中元科创园。在两个科创平台的助力下,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有望年底试生产。”肖加奇说。
  中元科创园是新区最早建成的国家级科创平台,立足于打造全市创新创业生态洼地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5年间累计引进孵化项目783个,成功孵化完成产业化项目47个。同时,搭建起了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清奇药业项目为例,平台为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并以入股形式减免厂房租金,在项目办理手续过程中,有专门的帮办员进行全流程服务,让项目团队心无旁骛搞研发。
  “一个高能级载体空间,就是一个创新源泉,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的再造也将伴随其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创型产业园区打造正成为趋势。”祁小青介绍,天衢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项目落地中试到孵化投产,全区布局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科创平台载体。从早期的深华光电、雷奥巴赫,到中期的天川精准医疗、祥音生物,再到后期的鲲程电子、清奇医药等企业,全区的科创平台已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真正成为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数据显示,目前全区纳入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均居全市第一。今年新增申报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加速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申报量居全市第一。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带动下,全区形成了围绕主导产业布局的科创平台矩阵,现有科创平台10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90家。各种科创载体、创新要素在这里聚集,相互激发,形成“场效应”,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爆发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天衢新区:扬帆起势 聚能向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