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用好“关键一招”开创发展新局面

▲天衢新区是四大省级新区之一,新区建设是德州打造对接京津冀桥头堡、引领中心城区东移、建设经济新增长极的重大机遇。记者刘振兴摄


  记者王贺通讯员李禄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十年来,我市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撕开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全面发力,各项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着眼大战略大方向
  持续加大改革创新
  推动改革,何处落子?首先必须把握大局、顺应大势、站高谋远、奋勇争先。过去十年,德州迎来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难得优势,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激发改革动力,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首要任务。
  2015年10月,“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和牛鼻子。此后,市县两级不仅成立专门机构,还出台一系列专项制度,聚焦“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校、招医引药“四招四引”。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591个,1853家企业与60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沿黄现代产业示范带,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660多亿元。牵头搭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与6省(自治区)20市172个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施以来,我市累计与省属企业、驻鲁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2181亿元。今年7月,我市与济南就济德同城化有关事项深入对接,签订了共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德州联动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济德同城化迈出重要一步。
  我市积极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用水系和生态廊道把两条文化大河连通起来。聘请高端团队完成了88平方公里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建设投资220亿元的“一廊六片”文旅景观带,集中展示漕仓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场景,加快推进运河手造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叫响“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品牌,努力为“好客山东”增添德州力量。
  天衢新区正式设立为我市带来发展新机遇,拉开了德州平台建设、招商工作的新篇章。在这里,我市一改过去点状开发传统模式,创新“管委会+公司”“片区开发+亮点引爆”梯次开发综合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1至7月,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破解发展瓶颈
  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发展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路径,破除市场壁垒,转变政府职能,搭建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十年时间,从理念、产业、要素,到体制、政策、环境,一场深刻变革在德州大地激荡开来。
  从坚持“工业强市”到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推动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十年间,从探索成立13个产业推进办公室,到构建“541”产业体系,再到聚焦11个关键产业链,深入推进“链长制”改革……德州聚焦实体经济,持续打出改革创新“组合拳”,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四新”经济等一系列重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连年增长。
  创新,是支撑企业、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科金产”融合工作机制,实现科技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融合。2020年9月,进一步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今年,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创新”部署,我市在每一大创新领域,都形成一个推进机制,建立一个考核评价办法,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迅速增至1201家。同时,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我市全力育才引才聚才惠才,不仅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出台人才“创业券”,还实施了“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成功叫响“‘德’有你、才‘州’全”品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则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早在2013年,我市就探索实施了“春雨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资金互助服务。此后,我市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力度始终不减,从成立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德州运营中心,到启动“三航”培植计划、组织“金桥沙龙”,再到“便捷获贷”提速审批,政银企沟通对接渠道不断拓宽。探索专利质押、“人才贷”、“信易贷”等创新性融资担保模式,企业融资的“高速路”不断打通。创新开展无还本续贷、“主办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互助式纾困基金+应急转贷资金”等服务,企业流动资金“断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过去十年间,我们对表对标全国最优标准,做好营商环境“基础题”;实施部门单位“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做好营商环境“加试题”。推行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建设“无证明城市”,叫响“德办好”政务服务品牌。
  2022年,我市进一步出台《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和《德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工作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同时,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了《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构建了立法系统科学、执法规范有序、司法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工作重在落实,难在推动落实。去年以来,我市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坚持重点任务项目化、重点项目目标化、项目目标责任化,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提效。同时,创新方式方法,推出“四色”督查考核机制,倒逼工作责任落实。 (下转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好“关键一招”开创发展新局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