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立医院精准诊断、科学控糖——
为患者治愈罕见“舞蹈症”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侯进
  近日,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精准诊断并治疗一例罕见病: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而病症背后的元凶,竟是多年未控制的高血糖。
  9月中旬的一天,德城区王先生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不论吃饭、睡觉还是喝水,左侧肢体都会不受控制地扭动,有时还会咂嘴,远远看上去像在跳舞。起初,他并没太在意,几天后,手舞足蹈的症状也没减轻,让他十分难受。后来,他来到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后,医生为王先生做了脑部CT,并未发现太大异常,仅是“右侧豆状核稍高密度样改变”。但询问病史时,神经内科副主任翟志刚发现,患者10年前就患上了糖尿病,但未坚持服用降糖药。近几年他不仅没有正规监测血糖,还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一系列的症状有可能由高血糖引发。经检查,王先生血糖达到了每升30.5摩尔,远超正常水平。
  虽然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但综合CT结果,加上不自觉地“舞蹈”、血糖特别高两点临床症状,翟志刚怀疑王先生患上的是一种罕见病——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当即,翟志刚用胰岛素为患者降糖,缓解症状。为明确诊断,对王先生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
  非酮症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又称糖尿病纹状体病,最早于1960年被报道,发病率小于十万分之一。翟志刚介绍,这是一种少见的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其特点是非酮症高血糖、肢体莫名“舞蹈”。
  随后,翟志刚使用调节神经的药物为患者治疗,内分泌科专家也前来会诊,细化了降糖方案。几天后,患者血糖降下来了,手舞足蹈的症状明显减轻,血糖也得到控制,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很快便痊愈出院。
  “因非酮症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本身就少见,而且常伴有肢体的不自主运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癫痫、多动症、脑血管病等,从而延误治疗。”翟志刚提醒,若血糖依旧得不到控制,病症仍有复发的可能,还有可能引发其他高血糖并发症,因此遵医嘱合理控制血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所在。
  虽是首次接诊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但在以往的学术交流、病例讨论中,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见到过这样的病例,了解到相应的治疗方法。扎实的基本功、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耐心细致的问诊过程为本次罕见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神经内科不仅仅治疗头疼、头晕,事实上,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神经科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宝新表示,下一步,神经内科医生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丰富经验阅历,同时督促临床医生不断学习,储备知识、技能,提升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患者治愈罕见“舞蹈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